一、3GPP的由來
1、合作協議
由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開發研制的第二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GSM系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在2G時代,GSM系統在全球運營的網絡占有了大半個江山。當人類即將進入3G時代時,ETSI為了乘勢而為,推動3G技術標準化的研究,使3G技術的研發仍在全球保持優勢的勢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ITU提出的IMT-2000的計劃,已進入了倒計時的關鍵階段。于是, ETSI聯合日本的ARIB和TTC、韓國的TTA以及美國的T1共五家組織,在1998年12月4日,一起簽訂了一個協議,即《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Agreement》(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協議)。協議中第一條第1款就定義聯合組織的名稱,取該協議名稱“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的首字母“3GPP”。因此,可以說一個合作協議的簽定標志著3GPP組織的誕生。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協議簽訂后,緊接著吸引了UMTS論壇、GSM協會(GSMA)的加入;我國的無線通信標準組(CWTS)是3GPP成立后第三個加入的組織,于1999年5月27日在協議上簽字,后CWTS成為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的一部分,于2003年的5月在協議上改為CCSA。
2、3GPP的目的
協議中的第二條第1款規定了3GPP的目的是:準備(Prepare)、批準(Approve)和維護(Maintain)適合于全球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技術規范和技術報告,該3G系統是基于演進中的GSM核心網和支撐于UTRA(FDD與TDD雙模式)的無線接入技術。同時,組織合作伙伴(OP)可將技術規范轉化為適當的合適成果(如標準)。
根據當初的3GPP協議,主要是制定3G的規范標準,但由于3GPP的標準規范的制定能力活躍,規范的系統版本在不間斷的演進,從3G(R99、R4~R7)到4G(R8~R14),以至于到5G(R15及后續),但其組織名字仍保持“3GPP”。
欲更多了解3GPP技術規范文件系統版本介紹的請進入。
二、合作伙伴(Partnership)
3GPP協議簽訂時雖然只有5個合作伙伴,但隨著3GPP的能力與發展,及3GPP的開放性,后吸引了不少的相應組織的加入。因此,根據3GPP協議,3GPP將合作伙伴分為三個類級:一是組織合作伙伴(OP,Organizational Partners),級別最高,確定著3GPP的一般政策和發展戰略,目前有如表2-1所示的7個組織組成。二是市場代表合作伙伴(MRP,Market Representation Partner),級別次于OP,目前有全球的十多個組織為MRP。三是觀察員(Observers),目前有三個,他們都是標準開發組織(SDO),他們有資格成為未來的OP。因此,這三類合作伙伴在3GPP中的職權和任務是不相同的,如下表2-2所示。
表2-1:OP成員
表2-2:OP、MRP的權利與義務
三、3GPP組織架構
3GPP受組織合作伙伴(OP)委托制定3GPP的技術規范。其3GPP的組織架構有項目協調和技術規范兩大職能部門。項目協調組(PCG,Project Coordination Group)是3GPP的最高管理機構,負責全面協調工作;技術規范組(TSG,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負責具體的技術規范制定工作,受PCG的管理。每TSG依據標準開發的需要下設不等的工作組(WG,Work Group),負責具體標準的研究制定。在3GPP成立的初期,3GPP組織的架構如下圖3-0所示,后經3GPP的發展需要,關閉了些TSG和WG。
圖3-0:3GPP當初的組織架構
1、項目協調小組(PCG)
項目協調小組(PCG)是3GPP的最高決策機構,它每六個月正式會面開會,以實現3GPP 技術規范組工作項的最終采用,批準選舉結果和承諾給3GPP的資源。PCG的職權和職責詳見下表3-1。
表3-1:PCG的職權和職責
2、技術規范組(TSG)
3GPP中現設立的技術規范組(TSG)有3個,它們是:業務和系統組(TSG SA,Service and Architecture)、核心網絡和終端組(TSG CT,Core Network & Terminals)、無線接入網絡組(TSG RAN,Radio Access Network),其各自的職責詳見下表3-2-1。各TSG下設不同的工作組(WG),其分工和具體研究內容詳見下表3-2-2。
表3-2-1:3GPP技術規范組(TSG)分工和職責
表3-2-2:3GPP各TSG的下設工作組及具體研究方面
四、標準化工作
1、工作程序
每個TSG每年一般召開4次會議,每個WG通常也是一年開4次會議,但是根據實際需要,會議的次數可以增加。相對于WG而言,TSG的會議稱為“全會(Plenary) ”。TSG全會具有設立研究和標準化項目的權力,研究項目又稱為研究階段(SI,Study Item),而標準化項目又稱為工作階段(WI,Work Item)。SI只輸出研究報告(TR,Technical Report),而WI只輸出技術規范(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一個重要的課題通常需要先經過SI階段的研究,然后再進入WI階段的標準化制定工作。在3GPP TR 21.900《TSG作業工作方法》中明確了3GPP規范的工作程序。
TSG在設立完SI或者WI后,會交由對口的WG去完成,通常是由多個WG來完成某個項目。WG在一階段工作完成后會向TSG全會匯報該SI/WI的工作進展情況,從而便于TSG對SI/WI的管理。每個TSG或者每個WG都設立一個主席與數個副主席。主席負責TSG或者WG會議,組織技術討論;而副主席可以根據主席的指派承擔某一方向的專題討論。
2、研究階段
3GPP總體規范根據工作程序可分為下述三個研究階段,它是原CCITT的文稿標識方法,與ISDN標準有關:
1)Stage1:業務需求定義:是從用戶角度對業務進行描述;
2)Stage2:總體技術實現方案:把業務分解為功能單元和各功能單元之間的信息流;
3)Stage3:實現該業務在各接口定義的具體協議規范:功能單元之間協議的具體實現。
在進行完Stage3時,該規范將獲得一個NSA.1編碼,NSA即非標單獨(Non-Stand Alone)。
五、標準化成果文件
1、輸出文件的類型
如今,“3GPP規范”涵蓋所有GSM(包括GPRS和EDGE);UMTS(包括TDD和FDD模式,也包括HSPA)和LTE(包括LTE-Advanced和LTE-Advanced Pro)規范;以及新興的5G規范。3GPP的技術文件的起草編制是在3GPP TR 21.801《規范起草規則》中給出了要求。
3GPP標準化輸出的成果文件類型主要有兩種或兩個層級:技術報告(TR)和技術規范(TS)。TR是SI輸出的成果文件;TS是WI輸出的成果文件,TS是TR的進一步研究的結果。兩者由各OP成員提交,并經TSG相關WG研究討論、編輯修改后,提交TSG討論通過后成為3GPP正式文件,內容的修訂由OP成員提交修改請求(CR)發起。從標準效力上來講,TS要高于TR。
2、輸出文件的編號方案
在3GPP TR 21.900《TSG作業工作方法》中規定,3GPP標準化輸出的每個成果技術文件,將按下述格式的編號方案:
3GPP TS aa.bbb (技術規范);
3GPP TR aa.bbb (技術報告)。
aa 域反映的是標準文檔系列的內容,bbb 域反映的是標準的版本和修訂狀態。
3、輸出文件的版本編號
3GPP使用并行“發布”系統,為開發人員提供穩定的平臺,用于在給定的時間點實現功能,然后允許在后續版本中添加新功能。根據3GPP TR 21.900《TSG作業工作方法》的版本編號分為系統版本編號(Release)和文檔版本編號(Version)。系統版本(Release)是實現一套移動通信系統所需的一系列規范的完整組合,也是廠家開發產品的依據,即通常所說的R'99(R3)、R4及R15等版本,后續版本是對前一版本功能的增強和優化并增加新的功能;文檔版本(Version)反映的是標準文件的生成過程和修訂過程情況,用Vx.y.z表示。
欲詳細了解3GPP技術文件上述的編號格式及要求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3GPP2介紹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