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電視業務,國際電信聯盟給高清晰電視下的定義是:“高清晰度電視(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HDTV),應是一個透明系統,一個正常視力的觀眾在距該系統顯示屏高度的三倍距離上所有看到的圖像質量,應具有觀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時所得到的印象。”其水平和垂直清晰度是常規電視的兩倍左右,配有多路環繞立體聲。
日本是最早開發高清電視的國家,早在1964年就開始相關研究。目前,日本廣播協會正在從事下一代“超高清晰視頻系統(Ultra High-Definition Video,簡稱UHDV)”的研究,其畫面清晰度比目前的高清晰電視還要高16倍。
UHDV和HDTV一樣采用16:9的屏幕,但前者的視野廣度是后者的3倍多。而且,超高清晰視頻系統的水平視角可達100度,而高清電視畫面的水平視角才有30度。日本廣播協會的研究人員認為,100度的水平視角可獲得最佳的身臨其境的效果。此外,經過UHDV處理的電視畫面,其清晰度比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視頻技術處理過的畫面要高出16倍。
超高清晰視頻系統的畫面像素可達3200萬,相比之下,目前的高清電視的畫面像素才為200萬,而普通電視的畫面像素僅為20萬。未來提供給用戶的電視畫面的畫質將無與倫比,比頂級專業數碼相機拍出的照片還要細膩清晰。
據介紹,在有關研究尚處于初期階段的時候,超高清晰視頻系統的掃描線數就已經超過4000線,畫面刷新的幀速率為每秒60幀,分別是目前普通電視畫面的8倍和2倍。日本廣播協會的研究人員曾組織過一些試驗。參與試驗的人在觀看UHDV電視的過程中,感覺自己親臨了電視畫面現場,并親身經歷了電視畫面所描述的一切事情,所有的感覺都如此真實以至于自己的情緒會隨著電視情節的變化而變化,甚至會帶來身體和生理上的一些變化。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配合超高清晰視頻系統,日本廣播協會正在開發一種被稱為“22.2聲道”的新的音頻技術系統。據介紹,該系統把10個擴音器放置在與觀眾耳朵水平的位置,9個放置在高于觀眾耳朵的位置,3個放置在低于觀眾耳朵的位置,另外配有兩個低音“炮”。該系統放出來的逼真度遠遠高于目前普遍使用的“5.1聲道”。
超高清晰畫面和超高保真音質需要超大的信息儲存空間。一段18分鐘的超高清晰錄像占據的儲存空間達3.5千兆字節,相當于750張DVD,在播放時采用16個頻道,每秒信息傳輸量為24G,相當于數千條數字用戶線(DSL)的傳輸量。在解決信息儲存和傳輸問題的同時,日本廣播協會的研究人員還在設法將屏幕縮小,要將3200萬個像素顯示在一個適合家庭環境較小屏幕上。否則,超高清晰視頻技術將僅適合于需要高清晰超大屏幕的博物館、機場、商場等大型公共場所。
仍在完善中的超高清晰視頻系統得到了各國科學家的普遍認可。但業內也有人士指出,過于清晰的電視畫面可能會超過“人類眼睛所能承受”的能力,時間長了就可能使人產生視覺疲勞或不適。對此,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負責技術的副總裁約瑟夫·弗萊厄蒂(Joesph Flaherty)指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拓寬視頻通帶的同時,掌握好電視畫面場掃描頻率的“度”。換句話說,就是依照畫面的實際需要來變換場掃描頻率及掃描線數,從而使畫面“該清晰的時候就清晰,需要多清晰就多清晰,不需要太清晰的時候就不要太清晰”。
有意思的是,還有業內人士指出,過于清晰的畫面會令演員和化妝師非常頭痛,同時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是因為演員臉上哪怕是一丁點兒瑕疵和毛病,在HDTV里已暴露無遺,更何況是在UHDV里。
除了日本的超高清晰視頻系統外,美國和歐洲的科學家在高清晰電視領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比如說前者開發的DirecTV系統和后者的DVB-S系統等。
欲了解數字高清晰電視指標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