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P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尤其是基于寬帶網絡的VoIP技術近兩年更是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在寬帶網絡上可以開展的VoIP業務包括:PC-Phone、PC-PC、Phone- PC。PC-Phone大大拓展了寬帶VoIP的應用范圍。
1、PC-Phone業務的實現原理
完成
PC-Phone業務需要互聯網終端首先發起業務請求,業務系統控制互聯網終端和傳統電信網終端之間建立媒體通道,然后用戶開始通信。由于業務需要跨越互聯網和傳統電信網絡才能完成,所以需要在兩個異質的網絡之間建立專門的連接點來處理信令協議和媒體流的轉換,以及兩個網絡之間有害信息的隔離。因此一個完整的PC-Phone業務系統應包含互聯網段、連接節點和傳統電信網段三個部分,其主要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其中IP用戶終端到隔離設備屬于互聯網段,隔離設備到網關屬于連接節點,網關到傳統電信網終端屬于傳統電信網段。
1)IP用戶終端
所有具有語音編解碼功能、支持用IP傳送語音的,具有和IP網物理接口的終端設備或接入設備都屬于這個范疇,包括個人計算機、IP電話機、互聯網語音適配器、具有語音功能的PDA(個人數字助理)等。現在常見的IP用戶終端不僅可以支持語音,還可以支持視頻、文本等多種媒體形式。
2)隔離設備
其核心作用是對來自互聯網側的所有數據包,包括控制信令和媒體流進行過濾,以查殺病毒等破壞性信息,堵截大量的無用信息,從而保證核心設備的正常工作。
3)控制協議轉接設備
該設備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媒體轉接設備與互聯網中的用戶終端、網關的媒體通道的建立,以及呼叫過程的處理。該設備的功能以及和其它設備之間的關系根據其所采用的具體通信協議和網絡結構來決定。
4)媒體轉接設備
實現PC-Phone業務是否需要該設備一直存在爭議,但考慮到目前互聯網的不可控性,為了更好地隔離互聯網和電信網,解決用戶溯源以及對用戶所請求業務進行控制等問題,將互聯網匯集上來的媒體流集中到一個點處理后再轉送到傳統電信網中是目前無奈的選擇。它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將互聯網或電信網發送過來的媒體數據包更換相應的地址信息再發送到對端。
5)網關
網關的功能十分簡單,就是完成電路交換網和分組網之間的控制信令以及媒體流格式的轉換。
以上描述的功能模塊的邏輯分工是十分明確的,對于一個完善的PC-Phone系統都是必須的。實際設計中可以用幾個設備來完成一個功能模塊的功能,也可以由一個設備來完成多個功能模塊的功能。
2、目前常見的PC-Phone系統架構
目前可用于實現PC-Phone業務的系統架構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完全獨立于傳統電信網絡的、自成體系的系統架構,如基于H.323協議的架構、基于SIP的架構和新的P2P形式的架構;另外一種是將互聯網中的部分系統作為傳統電信網絡的延伸,如利用軟交換或者IP PBX設備將互聯網中的IP用戶終端連接進入PSTN。
1)采用H.323協議的系統架構
采用H.323協議的VoIP網絡由網守、網關、應用服務器和后臺管理系統等主要模塊組成。其中網守負責用戶呼叫的地址解析和資源管理,網關負責不同通信網絡間媒體流的轉換和呼叫通道的建立。由于網守采用分級結構,因此可以構建覆蓋全球的集中管理的VoIP網絡,目前國內構建的IP電話網絡主要也是采用這種協議。
H.323是目前惟一經過驗證可以獨立部署全球規模網絡的VoIP協議,它最早并不是為VoIP業務設計的,而是針對基于不保證服務質量分組網絡的會議電視系統,但其最早大規模商用的案例卻是在VoIP業務上。H.323協議可以構建完全獨立的大規模商用系統,很好地滿足在互聯網上開展業務的需求,支持會話型和會議型多媒體業務,發展最為成熟、標準化程度高,便于集中管理。但H.323采用了傳統電信網絡集中管理的設計思路,協議實現復雜,要求用戶終端智能化程度高,成本高,因此現在有很多人不看好H.323,認為其發展前途不大。
總的來看,H.323協議目前雖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在新的可大規模商用的通信協議進入商用化之前,依然具有無法替代的地位。
2)采用SIP的系統架構
SIP是目前除了H.323協議外,可以獨立構建完整的VoIP網絡的另外一種協議。SIP最早是由IETF的IPTEL工作組提出的一種VoIP實現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在互聯網的環境中,組建一個平面結構的、可用于點到點會話的系統。
系統由SIP終端(客戶機)、代理服務器和重定向服務器等功能模塊組成。SIP終端負責發出呼叫、媒體流的編解碼;代理服務器負責接受終端的呼叫請求消息,并根據重定向服務器給出的地址信息將呼叫請求消息轉發給下一個代理服務器,并一直送達最終的用戶終端;而重定向服務器則用于給代理服務器指出轉發消息下一次應該送達的代理服務器的地址。SIP的編程實現較為簡單,而且設計者可以靈活地對其進行擴展,以滿足開展新業務的需要。因此SIP目前在許多領域中得到應用,但同時存在許多問題:較難進行標準化;編譯為機器代碼的效率較低;由于采用扁平化的網絡結構,很難構建一個集中可控的網絡,運營商在采用SIP構建VoIP網絡時需要將對用戶的控制功能更多地交給承載層去完成。
SIP雖然具有很多優點,但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要實現大規模商用還需要比較長的完善過程。
3)采用P2P形式的系統架構
目前互聯網上越來越多地出現采用P2P形式的應用和業務,其通信過程的處理更多地交由用戶終端來完成,而核心設備只是起到尋址等最基本的功能。P2P形式已經應用在VoIP、實時消息和多方通信等多種多媒體業務與應用中。依據P2P形式構建的VoIP網絡還可以通過網關連接傳統的固定電話網絡和移動電話網絡,實現PC-Phone業務。目前在VoIP市場上影響非常大的Skype網絡就是采用了P2P形式,但其控制方式以及通信協議是私有的。
P2P形式的網絡還處于發展的初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其代表的發展方向和傳統電信運營商所希望的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模式有一定程度的矛盾。最終是建立一種全新的電信運營模式,還是將P2P形式的業務排擠到電信業務范圍之外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4)采用軟交換設備的系統架構
利用軟交換設備實現互聯網終端接入的PC-Phone系統架構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模式,很容易和NGN的概念混為一談。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開展PC-Phone業務可以直接采用NGN的解決方案。其實,以軟交換為核心的NGN和互聯網上的PC-Phone系統并不完全一致,其差別比較詳見下表1。
軟交換設備吸收了很多已有的VoIP技術,從語音通信協議這部分來講,它和上述幾種架構中采用的VoIP協議沒有任何區別。但當它作為一種VoIP設備在PC-Phone業務中使用時,起到了網守、媒體網關控制器或SIP服務器類似的作用,和它在NGN中的作用完全不同。
5)采用IP PBX的系統架構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IP PBX設備,采用的協議基本上以H.323協議和MGCP協議為主。單一的IP PBX設備就可以完成IP網絡和傳統電信網絡之間的連接,而無需構建一個完整的系統。發展PC-Phone業務時可以將這些IP PBX設備分散設置到各個地點,接入寬帶用戶,再與傳統的電信網絡相連,為沒有本地網資源的寬帶運營商提供了直接發展最終用戶的手段,也為從PSTN向未來直接到端的IP電話網絡過渡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但這種實現形式本身并沒有大規模單獨組網的能力。
欲了解PC-PHONE業務編號方案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