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Bone起初是工作在因特網現有的IPv4基礎設施上的獨立IPv6網絡,IPv6數據包以隧道方式和IPv4數據包一起傳輸。隧道主要配置為靜態的點到點連接。經過多個研究機構的努力,6Bone在1996年得以實現。第一批隧道建立于IPv6實驗室之間,這些實驗室包括法國的G6、丹麥的UNI-C和日本的WIDE。
6Bone的結構為兩層或更多層的層級網絡,其頂層包括一套骨干網傳輸提供者,稱為pTLA(pseudo Top Level Aggregator,偽頂層地址分配機構),它使用BGP4+作為路由協議。底層由通過6Bone連接的分支站點組成。名為pNLA(pseudo Next Level Aggregator,偽次層地址分配機構)的中間各層則把分支站點和pTLA骨干網絡互聯起來。RFC 2921規定了6Bone的pTLA和 pNLA格式(《6Bone pTLA and pNLA Formats(pTLA)》(6Bone的pTLA和 pNLA格式))。
IPv6節點接口(終端系統或路由器的)的單播編址基于RFC 2374,該文檔講述了可聚類全局單播(Aggregatable Global Unicast)地址格式。6Bone骨干網絡扮演實驗型TLA的角色,叫做pTLA(pseudo TLA),并為pNLA和分支站點分配地址。分配給6Bone的前綴是3FFE::/16(請參見RFC 2471)。這些pTLA骨干網絡當前被分配了32位的前綴(此前為24位和28位前綴),這些前綴必須根據為pTLA定義的規則來管理。因此,每個pTLA扮演實驗型的頂層ISP,并把大塊的編址空間分配給直連傳輸和分支站點,而不打破6Bone骨干網內部的地址聚類特性。
6Bone正在迅速發展。1997年12月,注冊的骨干網站點為43個,分支站點為203個;1998年12月分別為51個和332個;2000年1月則分別為67個和505個。這里不打算去描繪6Bone骨干網世界的美好景象。因為6Bone發展得如此龐大,以至于不能在一個屏幕中完全展現出來。如果想感受6Bone的規模以及工作情況,請參考http://www.cs-ipv6.lancs.ac.uklipv6/6Bone中的圖表和工具。
在編輯本文時,6Bone中的節點數達到了1000,且與日俱增。請參考http:llwww.cs-ipv6.lancs.ac.uklipv6/6Bone/Whoislindex.html#full獲取更新列表。
6Bone的成員資格對任何人都開放。除了樂趣之外,加入6Bone的原因是能夠更早地體驗IPv6,以便積累專業技術來決定何時以及如何為商用網絡使用IPv6,并在工作中訪問基于IPv6的服務器和資源。加入6Bone,使你能夠結識一些想要走在技術前沿且樂意分享他們的經驗的人們。6Bone社團遍布全球,活躍且有激情。加入6Bone,不但能夠訪問網絡和積累經驗,還可以參與和幫助協議、程序和過程的開發。注意:如果你對加入6Bone有興趣,請訪問http://www.6Bone.net/6Bone_hookup.html.
IPv6論壇是一個由互聯網設備制造商組成的全球性組織,其目標為:普及人們對IPv6的認識,推動IPv6技術的市場應用,從而建立一個高質量的安全的下一代互聯網。基于此目標,IPv6論壇的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一個開放的國際性IPv6專家論壇,在成員之間共享IPv6知識和經驗,推動基于IPv6的新應用和全球解決方案,推動IPv6協議的互通性,通過合作實現端到端的服務質量,解決IPv6部署中遇到的障礙。
IPv6論壇是國際上最大的IPv6組織,但不負責IPv6協議的制訂,有關IPv6協議由因特網工程任務組(IETF)制訂。到2002年底,IPv6論壇擁有150多個成員,包括SUN、Cisco、Lucent、Nortel Networks、3Com、Microsoft、Nokia、Ericsson等設備制造商。IPv6論壇的網址是:www.ipv6forum.com。
IPv6論壇推動IPv6的一大舉措就是在全球范圍內召開峰會,促進各大設備制造商和網絡運營商直接進行交流。從1999年10月開始,IPv6論壇已經在法國、美國、英國、韓國、日本以及中國等國家成功舉行了多次峰會,各次峰會的有關資料可以從論壇的主頁獲得。隨著IPv6論壇的發展和壯大,峰會的議題也從最初的介紹和宣傳IPv6協議逐漸轉變為對IPv6的實現、部署和實驗的經驗總結以及新的IPv6應用的討論,這和IPv6逐漸走向實際應用的趨勢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