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固定長途電話網絡承擔著全球的電話話務,其網絡結構涉及到網絡組織、話務路由計劃及全程端到端的話務傳輸質量等。
一、國際固定長話網網絡結構
國際固定長話網是由各國的長話網互連而成。類似于由本地網互連而成的國內長話網結構,國際長話網采用如圖1所示的三級輻射式網絡結構。按照ITU-T的規定,各國長話網通過國際轉接中心CT1、CT2、CT3進行互連,構成國際長話網。三級國際轉接中心分別是:
圖1:國際固定長話網結構
1、一級國際中心局(CT1):
全世界范圍內按地理區域的劃分,總共設立7個一級國際中心局,分管各自區域內國家的長途話務,7個CT1局之間全互連。這7個 CT1局及其所轄地區見表1-1。
表1-1:一級國際中心局(CT1)的設置及轄區
2、二級國際中心局(CT2):
CT2是為在每個CT1所轄區域內的一些較大國家設置的中間轉接局,即將這些較大國家的國際業務或其周邊國家國際業務經CT2匯接后送到就近的CT1局。CT2和CT1之間僅連接國際電路。
3、三級國際中心局(CT3):
這是設置在每個國家內,連接其國內長話網的國際網關,稱為國際出入口局(ISC)。任何國家均可有1個或多個CT3局,國內長話網經由CT3進入國際長話網進行國際間通話。我國各電信運營商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各設有CT3局。
國際長話網中各級長途交換機路由選擇順序為先直達,后迂回,最后選骨干路由。如圖1-1所示,任意CT3局之間最多通過5段國際電路。若在呼叫建立期間,通話雙方所在的CT1局之間由于業務忙或其他原因未能接通,則允許經過另外一個CT1局轉接,因此這種情況下要經過6段國際電路。為了保證國際長話的質量,使系統可靠工作,ITU規定通話期間最多只能通過6段國際電路,即不允許經過2個CT1中間進行轉接。
二、我國國際固定電話網的國內段
對于國際固定電話網,我國的國內段,目前主要有三類疏通國際電話業務的交換局,即國際出入口局(ISC)、地區性國際出入口局及邊境出入口局。
1、國際出入口局:
即圖1-1中的CT3,設置在國際業務量集中、傳輸電路易于組織的中心城市,用于疏通所在區域的國際話務。目前我國各電信運營商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相繼設有國際出入口局ISC。
2、地區性國際出入口局:
地區性國際出入口局設置在對某些相鄰國家(或地區)話務量比較大的城市,用于疏通所在區域與這些國家(或地區)間的國際話務。目前我國的運營商有在南寧、烏魯木齊、福州等城市設有地區性國際出入口局。
3、邊境出入口局:
邊境出入口局設置在與境外接壤的地市級以上城市(含地市級城市),只能用于所在區域與境外相應的區域間點對點的通信。至非本地區或非本地區國家的電話業務應經相關國際出入口局疏通。
國際出入口局、地區性國際出入口局及邊境出入口局與所在城市的本地網直接組織中繼路由,以疏通國際電話業務。國際固定電話網的國內段通過國內電話網疏通,國際局對國內網往往采用分區匯接方式。
欲更多了解國際長途區號編號規劃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我國固定電話網網結構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