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軟交換網絡發展之前,我國原有的公用電話網絡PSTN/ISDN(也稱之為電路交換網絡(SCN,Switched Circuit Network))、包括智能網及信令網、公用移動網絡、公用互聯網絡等已經非常普及,能為用戶提供包括基本話音業務在內的豐富業務。軟交換網絡是在本世紀初開始發展起來的,且它屬于一種分組交換網絡,此時的軟交換網絡一定要與原有的、普及的網絡實現互通,以為用戶提供包括基本話音業務等更豐富的業務。因此。軟交換網絡與原有相關網絡的互通是保證軟交換網絡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在我國的相關標準中,對軟交換網絡與原有相關網絡的互通提出了基本要求。
一、YDC 045中的規定要求
在我國通信行業參考標準YDC 045-2007《基于軟交換的網絡組網總體技術要求》中給出了軟交換網絡與相關網絡互通的要求,包括與電路交換網絡(SCN,Switched Circuit Network)、智能網、信令網、Internet網絡等的互通要求。
1、軟交換本地網與SCN 的互通
軟交換網可以提供本地網業務,因此需要與現有的SCN實現互通,軟交換與SCN的互通方式如下圖1-1所示。當軟交換網絡提供本地網業務與SCN進行互通時,軟交換網絡通過中繼網關和信令網關與SCN網絡進行互通。軟交換網絡既實現了LS(例如軟交換網中的AG)的功能,也實現了匯接功能。
圖1-1:軟交換提供本地網業務時與SCN 的互通方式
2、軟交換長途網與SCN 的互通
軟交換網可以提供C4長途網業務,因此需要與現有的SCN實現互通,軟交換長途網與SCN的互通方式如下圖1-2所示。軟交換網絡通過中繼網關TG和SG與SCN本地網進行互通。
圖1-2:軟交換提供C4 業務時與SCN 的互通方式
欲更多了解我國固定電話網絡結構的請進入。
3、軟交換網絡與No.7 信令網的互通
軟交換網絡可以采用兩種方式和No.7信令網絡進行互通,分別為直聯方式和準直聯方式。當軟交換網絡規模較小時,可以采用直聯方式,對網絡結構改造較少,并且可以節省建設信令網關的成本。
在準直聯方式下,采用獨立的信令網關SG,信令網關接收來自No.7信令網中STP的信令消息并將No.7信令消息(MTP3層以上消息)通過M3UA協議傳送到軟交換上。如下圖1-3-1所示。
圖1-3-1:軟交換網絡與No.7 信令網的準直聯方式
在如下圖1-3-2所示的直聯方式下,No.7信令消息和媒體信息都通過中繼網關TG和SCN交換機之間的中繼電路傳送,此時中繼網關TG中內嵌信令網關功能,負責No.7信令消息的接收并將No.7信令消息(MTP2層或MTP3層以上消息)通過M2UA/M3UA傳送到軟交換上。
圖1-3-2:軟交換網絡與No.7 信令網的直聯方式
欲更多了解我國No.7信令網絡結構的請進入。
4、軟交換網絡與智能網的互通
軟交換作為SSP,通過信令網關和媒體網關與智能網中的SCP和IP進行互通,互通方式詳見下圖1-4。軟交換實現SSF功能,負責智能業務的觸發,通過信令網關與傳統的智能網的SCP互通,接受SCP對智能呼叫的控制,完成呼叫接續以及與用戶的交互作用,為軟交換用戶提供智能網業務;軟交換和智能網中的智能外設IP之間通過SG和TG進行互通,智能外設IP接收SCP的控制,向軟交換用戶提供媒體資源。軟交換通過SG和SCP之間采用INAP協議進行互通。
圖1-4:軟交換網絡與智能網的互通方式
欲更多了解我國智能網絡結構的請進入。
5、軟交換網絡與Internet 網絡的互通方式
以軟交換網絡和Internet網絡的互通為例,互通方式如下圖1-5所示。軟交換網絡和Internet網絡之間的互通時,控制信息和媒體信息全部經過軟交換業務接入控制設備(SAC,Softswitch Services Access Control Device),SAC跨接在兩個網段之間。用戶可以通過Internet網登錄到軟交換中,采用這種方式享用軟交換網絡業務的用戶,由于Internet網部分不提供QoS保證機制,所以不能向這些用戶提供保證服務質量的業務。
圖1-5:軟交換網絡與Internet 網絡/公眾IP 網的互通
欲更多了解我國公用互聯網網絡結構的請進入。
6、與其他業務平臺的互通方式
軟交換網絡的用戶應能接入到“其他業務平臺”中,享受“其他業務平臺”提供的業務。軟交換網絡用戶接入其他業務平臺應遵循就近接入的原則,具體要求同“軟交換網絡用戶呼叫特服號碼”的路由要求,互通方式的示意圖如下圖1-6所示。對于游牧用戶發起的緊急呼叫,拜訪地軟交換網絡應能夠將該呼叫接入到拜訪地緊急呼叫服務業務中心。
圖1-6:軟交換網與其他業務平臺的互通方式
二、YD/T 1434中的規定要求
在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434-2006《軟交換設備總體技術要求》中,對軟交換網絡與H.323網絡(IP電話網)、PSTN/ISDN、2G移動網絡的互通做出了規定要求。
1、與基于H.323網絡的互通架構
基于H.323協議的IP電話網絡已經覆蓋了我國主要省市,因此在組建軟交換為核心的網絡時,應充分考慮與現有H.323網絡的互通,互通協議建議采用H.323協議,互通方式如下圖2-1所示。其中,當軟交換網與H.323網分別在不同運營商時,互通點設置在軟交換互通點和頂級網守之間;當軟交換網與H.323網在同一運營商時,互通點由各運營商根據網絡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圖2-1:軟交換網與基于H.323網絡的互通架構
2、與PSTN/ISDN的互通
1)軟交換位于端局/城域網時的互通架構:當軟交換位于PSTN/ISDN本地網中的端局的位置或城域網內時,軟交換與PSTN/ISDN的互通方式如下圖2-2-1所示。具體連接方式將隨著運營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圖2-2-1:軟交換位于端局/城域網時與PSTN/ISDN的互通示意
2)軟交換位于匯接局或長途局時的互通架構:當軟交換位于匯接局或長途局時,與PSTN/ISDN互通結構如圖2-2-2所示。具體連接方式將隨著運營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圖2-2-2:軟交換位于匯接局或長途局時與PSTN/ISDN的互通示意
3、與移動網(2G)互通的網絡框架
2G PLMN通常采用二級網、三級網混合結構,有端局交換機(MSC)、關口局交換機(GMSC)、匯接局交換機(TMSC)。軟交換網絡與2G PLMN交換設備互通框架如下:
1)軟交換位于端局或城域網時與本地2G PLMN的互通框架結構:軟交換本地網可以直接與2G PLMN本地網的MSC和GMSC連接,實現軟交換網與2G PLMN互通,如下圖2-3-1所示。具體連接方式將隨著運營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圖2-3-1中信令網關功能可以集成在MGW守則內部,也可以是獨立的SG設備。軟交換設備與2G PLMN本地網之間的信令傳送采用基于TDM方式的No.7信令網。
圖2-3-1:軟交換網本地網與2G PLMN本地網的互通
2)軟交換位于匯接局或長途局時與2G PLMN本地網的互通框架結構:軟交換長途匯接中心可以直接與2G PLMN本地網連接以實現互通,其組網形式如圖2-3-2所示。圖中的信令網關功能可以集成在TMG設備內部,也可以是獨立的SG設備。軟交換設備與2G PLMN本地網之間的信令傳送采用基于TDM方式的No.7信令網。
圖2-3-2:軟交換長途匯接網與2G PLMN本地網的互通
3)軟交換位于匯接局或長途局時與2G PLMN匯接局的互通框架結構:軟交換長途匯接中心可以直接與2G PLMN匯接局連接以實現互通,其組網形式如圖2-3-3所示。
圖2-3-3:軟交換長途匯接網與2G PLMN匯接局的互通
欲更多了解我國GSM網絡結構的請進入。
三、YD 5076中的規定要求
在我國通信行業工程建設標準YD 5076-2014《固定電話交換網工程設計規范》中規定,對軟交換網絡通過TG與TDM交換網絡(包括PSTN、PLMN)的互通應符合下表3的要求。
表3:軟交換網絡通過TG與TDM交換網絡的互通要求
欲進一步了解我國軟交換網絡互通路由要求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