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電信業的競爭,英國電信部在20世紀90年代宣布英國電信(BT)必須允許第3方業務提供商訪問其交換機,這意味著必須開放交換機的控制接口,將對運營商網絡的安全和完整性帶來巨大的挑戰。自然,BT不愿意公開這些控制接口而讓第3方直接進入其網絡。
為此,BT聯合由軟件廠商(如微軟、IBM)、設備制造商(如西門子、北電、愛立信)發起成立了Parlay組織(Parlay的英文原意就是賭博中連本帶利增值的意思),研究開發安全的開放式交換機接口,該接口屏蔽了交換機的原有控制接口,但是業務提供者卻可以利用該接口向交換機發出控制指令。實際上就是開放原來封閉的智能網業務控制接口,形成一個更有競爭性的增值業務開發環境。這種接口稱之為應用編程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屬于第三方直接使用的接口,且不需對底層交換機有所了解。
隨著研究的進展,Parlay標準已不僅僅是開放智能網業務交換功能(SSF)和業務控制功能(SCF)之間的接口,還包括諸如傳訊、QoS協商、計費、移動網中的位置管理等其他網絡的訪問能力。其功能和適用網絡的類型隨著Parlay版本的升級不斷擴充,已成為NGN最為重要的技術。使用應用編程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構建業務是實現開放式業務結構的關鍵技術,也是下一代網絡區別于傳統電信網的主要特點之一。
由于Parlay API的廣泛應用和它在業界的重大影響,現在Parlay就成為了API的代名詞。其實,研究開放第三方使用的API技術的不只Parlay API,許多著名的標準化組織和業界組織相繼宣布在自己制定的標準或規范中已經采用了或者即將采用Parlay API規范。這些組織主要包括ITU-T、ETSI、IEEE、IETF、3GPP、OMG、TINA-C、Softswitch論壇、JAIN等。目前,Parlay工作組、ETSI和3GPP已經聯合起來,共同發展Parlay協議。目前在這方面比較有影響力的技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