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lay工作組在制定Parlay API的過程中慢慢意識到Parlay規范的龐大和復雜,比較難以掌握,80%的Parlay業務只用到了20%的Parlay API。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第三方業務開發商也能夠方便的開發電信業務,在Parlay/OSA體制基礎上引入了一種新的接口,即Parlay X。后來Parlay組織在2005年5月會議上承認Parlay/OSA API主要用于電信網絡內部的業務開發。
欲更多了解Parlay API標準發展情況的請進入。
Parlay工作組在2002年就開始著手定義Parlay X,并于2003年5月推出Parlay API 4.0,其中定義了8個Web Service接口集合,列在下表1中;2004年9月發布的Parlay 5.0版本又新增了了6個Web Service接口集合,也列在下表1中。
表1:Web Service接口集合
與Parlay/OSA相比,Parlay X完全針對缺乏電信網絡知識的業務開發者而設計,在更高的層次對網絡能力進行了抽象,完全屏蔽了網絡技術實現的細節,因此更加簡單易用。當然相應的代價就是Parlay X的能力遠沒有Parlay/OSA那么強大,它僅能夠提供一些基本的網絡能力。Parlay X將Parlay API按照業務類型進一步組合和封裝,提供功能更集中和強大的業務組件模板,增值業務的實現可以以這些模版為基礎實現快速開發。Parlay X采用Web Service技術作為自己的能力實現架構,從而使更多的Internet業務開發人員能夠被吸引到電信增值業務開發中來。Parlay X是在Parlay API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Parlay X與Parlay API的關系
Web業務(Web Services)這一名詞首先由微軟提出,在2000年問世。需要注意的是,它并非一種新的Web工具,而是一種全新的分布計算環境。其基本思想是利用開放式的標準技術,在Internet上實現分布式軟件開發、軟件工程和軟件使用。這里,“業務”指的是分布在Internet中的各種軟件,無論是單位用戶還是個人用戶都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利用Web業務技術調用在網上已有的業務軟件,構成自己的應用軟件。不同單位的應用軟件之間、單位和客戶應用軟件之間也可以通過Web業務技術互相調用,以支持電子商務、客戶關系模型等應用。雖然它和只能提供數據服務的普通Web含義完全不同,然而采用的協議和接口依然屬于已經廣泛使用的Web技術。
和CORBA、DCOM等已有的分布計算技術相比,Web業務技術有許多獨特的優勢,具體詳見下表2中。正因為如此,Web業務受到IT業的高度重視,被認為是下一代Internet(NGI)業務提供的核心技術,W3C和其他組織正在加速進行技術標準化工作。
表2:Web業務技術具有獨的特優勢
Web業務的基礎技術是由W3C定義的用于描述數據的一種可擴展標記語言(XML,eXpandable Markup Language)。和超文本鏈接標記語言(HTML)不同,它描述的只是數據內容本身,并不涉及數據的顯示,因此可以用來描述任何廣義的內容。在Web業務中,就是用XML來描述遠程調用操作及其執行結果。該描述裝載在簡單對象訪問協議(SOAP)中,SOAP協議消息通常在最常用的HTTP中傳送。由于XML文本描述和實現無關,因此采用不同操作系統、不同編程語言的平臺之間都可以通過Web業務互相交互。Web業務本身的發布和描述也是用XML實現的。
由于第三方Parlay應用程序也是網絡中的分布式軟件,因此必然將及時地反映最新的分布計算技術。Parlay 4.1版本的主要內容就是定義了支持Web業務的Parlay X接口。在此接口上,Parlay API請求和響應將映射為XML描述,用SOAP消息傳送。相應地,應用程序也將按Web業務方式編程。進一步,應用程序還可以利用Web業務技術調用Internet上的其他應用軟件,實現和Internet融合的增值業務。
欲進一步了解Parlay API技術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