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無線多媒體(BWM,Broadband Wireless Multimedia)是一種支持通信、廣播業務傳輸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BWM網絡旨在尋求一種運行高效、成本低廉的技術途徑,從空中接口、無線接入網絡、核心網絡、業務平臺和終端等不同側面全方位地達成“三網融合”的總體目標。
一、BWM網絡結構
BWM網絡是一個融合移動電視網絡和寬帶無線接入網絡技術特征的新型寬帶無線移動網絡,同時,BWM網絡又區別于寬帶無線接入網絡和移動電視網絡,可以配置強大的IP核心網絡和IMS綜合業務管理平臺,并為不同的終端業務配置了相同的運維支撐平臺。在無線接入網絡架構方面,BWM網絡充分考慮了移動電視網絡和寬帶無線接入網絡的組網特征,既支持傳統廣播電視網絡的大基站覆蓋的大區模式,又支持以蜂窩組網為特征的全小基站覆蓋的小區模式。同時,在覆蓋熱點和室內場景時,允許針對點到點或者點到多點的通信模式進行優化組網。圖1為BWM網絡系統架構。
圖1:BWM網絡系統架構
在重用傳統廣播電視系統的大基站臺、以及傳統蜂窩系統的小基站臺形成無線覆蓋時,BWM網絡有三種典型的網絡規劃模式:
1、以大基站和小基站構成的大小區制混合覆蓋模式
采用大基站發射廣播電視業務,小基站發射寬帶無線數據業務,這樣可以沿用既設的廣播電視系統和蜂窩系統的基站臺,降低建設基站的工程成本,提升現有裝置的使用壽命和效率。同時,混合式的無線網絡在開展運營服務時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適應廣播電視業務和寬帶無線接入業務分離和合成運營模式,便于首先開展廣播電視業務,隨后開展寬帶無線接入業務的演進式運營實施模式。廣播電視業務的服務質量也可以優先得到保證,尤其適合傳統廣電運營商為主開展商業服務。圖1-1為大小混合基站覆蓋模式的示意圖。
圖1-1:大小混合基站覆蓋模式的示意圖
2、以全小基站構成的小區制覆蓋模式
如果盡可能地重用傳統蜂窩網絡的基站站址,以全小基站形成小區制覆蓋,同樣也可以提供復合的廣播電視業務和寬帶無線接入業務。這種情況和大小區制混合式覆蓋模式有較大的差別,在技術手段上也有一定的區別和聯系。在工程實施時需要重點優化廣播電視業務在小區邊緣的傳輸質量和傳輸容量。圖1-2為全小基站覆蓋模式的示意圖。
圖1-2:全小基站覆蓋模式的示意圖
3、以大基站構成的大區制覆蓋模式
在運營商僅僅選擇運營廣播電視業務時,傳統的大區覆蓋模式是最適當的網絡規劃方案。圖1-3為大基站覆蓋模式示意圖。
圖1-3:大基站覆蓋模式示意圖
二、BWM技術特征
BWM網絡具有下表2所示的11的大技術特征。
表2:BWM技術特征
三、BWM項目組組織結構
1、背景
為了推動我國寬帶無線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促進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寬帶無線多媒體技術的應用,2005年底,全國信息標準委員會組織成立了BWM項目組。BWM項目組致力于《信息技術 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局域網和城域網 特定要求第16部分 寬帶無線多媒體系統(BWM)空中接口》國家標準的研制工作。BWM項目組的成員單位有18家下表3-1所示,組長和秘書處單位為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副組長單位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化技術研究所。
表3-1:項目組成員名單
2、組織結構
BWM項目組的目標是制定支持無線網絡融合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標準,使寬帶無線接入網、移動電視網、互聯網三大網絡經過統一設計和協調,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通信業務;同時致力于針對行業應用等特點進行系統優化,倍增無線鏈路的覆蓋距離,強化集群調度的功能,降低行業運營的網絡成本。為此,BWM項目組的組織結構主要包括下設的5個工作組,具體詳見下圖3-2-1,其中基礎技術工作組又下設了5個技術組,具體詳見下圖3-2-2。
圖3-2-1:BWM項目組組織架構
圖3-2-2:基礎技術工作組組織架構
四、BWM的國家標準
BWM項目組成立后,共搜集研制了涉及物理層的上下行調制方式、組網方案、安全機制等具有核心專利(多達十多項)的技術方案;開展了理論分析、方案論證、仿真驗證、原型開發等工作。其原型經歷了在上海、杭州實驗網的試用。其技術方案最終以國家標準GB/T 15629.16-2017《信息技術 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局域網和城域網 特定要求第16部分 寬帶無線多媒體系統(BWM)空中接口》,于2017年5月31日進行了頒布,并于2017年12月1日開始施行。該標準共有12章和1個附件,其名稱匯總于下表4中。
表4:GB/T 15629.16的章和附件名稱
欲進一步了解IEEE 802.16移動寬帶接入技術介紹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