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新建通信局(站)
1、被保護通信局(站)建筑物所在地區的地形、地物狀況、氣象條件(如雷暴日)和地質條件(如土壤電阻率)所處的地理環境,是山區、郊區、城市、獨立高大的建筑物和雷電的易發區。
2、被保護通信局(站)建筑物(或建筑物群體)的長、寬、高度及位置分布,相鄰建筑物的高度,是否需要采用避雷針保護或者其他防止直擊雷措施。
3、建筑物內各樓層被保護的通信系統設備的分布狀況。
4、樓頂各類金屬構造物的分布情況。
5、配置于各樓層工作間或設備機房內被保護設備的類型、功能及性能參數(如工作頻率、功率、工作電平、傳輸速率、特性阻抗、傳輸介質及接口型式等)。
6、通信系統的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網絡的結構。
7、通信系統各設備之間的電氣連接關系、信號的傳輸方式。
8、供、配電情況、供電方式(TT、TN)及其配電系統接地型式,有無專用變壓器、是380V或220供電,供電電壓是否穩定。
二、對于擴建、改建通信局(站)
除應收集上述資料外,還應收集下列相關資料:
1、局(站)開通時間,是否遭受過雷擊、雷擊時間、雷擊事故原因分析。
2、防直擊雷接閃裝置(避雷針、帶、網、線)的現狀。
3、畫出局(站)原有接地平面圖,準備改造的接地示意圖(含接地總匯集排、分匯集排位置、接地線的連接方式),準備怎么改造。
4、站址是公共建筑站址還是租的用民房,接地方式(有無接地引下線、工作地和避雷地、是否連接、機房接地是否僅采用樓房避雷帶、機房接地是否僅采用房間中的梁柱,采用幾根梁柱。
5、建筑物及其它各類地網的現狀和平面圖。配電室、電力室是否分開;如分開,B級SPD可能在配電室設備內外的安裝位置。
6、建筑物雷電引下線的現狀及其與通信設備接地線的安全距離。
7、高層建筑物防側擊雷的措施。
8、電氣豎井內線路布置情況。
9、原各機房通信設備布置平面圖,通信、信息系統設備的安裝情況。
10、現有的電源配電系統、網絡信號線路的雷電過電壓保護情況。
11、局(站)有無計費中心、97網管中心、專用機房的配電箱需要安裝電源SPD,相應網絡接口采用SPD保護,這些網絡采用什么接口,傳輸速率。
12、電源線路的引入方式,是否架空引入,供電方式,電力室或者機房內交流配電箱、交流配電屏前是否加裝SPD,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準備安裝的SPD可能的安裝位置,可以連接的接地線的位置、長短、粗細,電源保護器的接線方式。
13、信號通路是通過什么形式與外界聯系(ADSL、HDSL、微波、光纜等)、信號線路進入機房的方式。
14、機房內是否有環境監控系統,環境監控是否有連線到機房外面?如有需要增加SPD保護。
15、機架是否接地,機架內機盤是否接地,等電位連接及各局部等電位連接狀況,共用接地裝置狀況(位置、接地電阻值等)。
16、地下管線、隱蔽工程分布情況。
欲進一步了解通信系統中相關防雷系統介紹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