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我國通信行業的強制標準YD 5050-2005《國內衛星通信站工程設計規范》,對我國國內衛星通信地球站(主要是指C頻段和Ku頻段)設備安裝提出了技術要求,應予以遵循。
1、衛星地球站設備平面布置要求
設備平面布置的一般要求包括:1)設備布置應根據近、遠期規劃,統籌安排,以近期為主,留有發展余地;2)維護方便,操作安全,便于施工、擴容和抗震加固;3)有利于提高機房面積和公用設備的利用率;4)設備之間的布線走向合理,節省材料和費用;5)滿足采光和通風要求;6)機房內設備排列整齊美觀,與相關專業配合適當。
HPA設備宜放置在靠近天線的適當位置,并便于波導饋線的連接。GCE設備宜按照上下行線和不同業務類別排列,并考慮與相關專業和相關機架配合。監測控制臺宜設置在便于對各主要設備進行觀察和便于監測控制線連接的位置。設備排列間距應符合下表1的要求。
表1:衛星地球站設備排列間距
2、供電系統
地球站通信電源的設計應符合YD/T 5040-2005《通信電源設備安裝設計規范》中的有關規定。一、二類地球站應采用一類供電方式,三、四類地球站可采用二類供電方式。地球站屬一級電力負荷,要求采用穩定可靠、事故停電極少的一類供電方式,但一類供電方式投資大,建設困難,因此,當不能實現一類供電方式時,必須要采取二類供電方式,以確保地球站外電引入的可靠性。地球站交流供電電源分為正常市電電源、油機備用電源;市電及油機低壓供電應為三相380V、單相220V,50Hz±1Hz。當供電電壓的偏移幅度大于額定電壓+5%~ -10%時,必須采用調壓穩壓措施,條件允許時宜采用有載調壓變壓器。當地球站采用一類供電方式時,宜配置一臺自動化柴油發電機組;當采用二類供電方式時,宜配置二臺自動化柴油發電機組;每臺機組的容量應滿足地球站保證電源的負荷要求。天線跟蹤馬達、干燥機等應由保證電源供電。
交流不間斷(UPS)電源系統應符合以下要求:1)一、二類地球站應配置交流不間斷電源系統。2)在具有可靠的外電和自動投入的柴油發電機組時,交流不間斷(UPS)電源系統用的蓄電池,按其運行方式,可設置一組或多組并聯,其蓄電池總容量宜保證15~30分鐘放電時間。3)地球站的通信設備,包括高功率放大器、低噪聲放大器、上/下變頻器、調制/解調設備、復用設備、監測控制及有關的輔助設備等應由交流不間斷電源供電。
3、接地和防雷
地球站的防雷接地系統還應符合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地球站生產用房的工作接地、保護接地和防雷接地應采用三合一的聯合接地系統,接地系統的工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5Ω。地球站接地系統應圍繞天線基礎和生產用房做成閉合環路,天線基礎的閉合接地環與生產用房的閉合接地環在地下應有兩處以上可靠地連接在一起。引入機房的接地體母線應在機房四周就近引入,引入線不得少于兩根,并應做防腐處理;裸露地面部分應有防機械損傷的措施。生產用房的屋頂應設避雷帶,屋頂裝有其他突出物時,還應設避雷針,使屋頂上所有物體都在其保護范圍內,避雷針和避雷帶必須就近與接地環路焊接連通。室外的通信引入電纜、金屬導管等在引入建筑物之前應接地,其接地要求可參考GBJ 79-1985《工業、企業通信接地設計規范》執行,地球站輸電線路以及進站電纜線路的防雷措施,在線路設計時應予以考慮。
地球站天線支架與圍繞天線基礎的閉合接地環路應有良好的電氣連接,地球站天線口面上沿應設有避雷針,避雷針直接引至天線基礎旁的接地體。饋線波導和電纜外皮應有二處接地,分別在天線附近及在引入機房前的入口處與接地體連接。LNA的安裝底板應用鍍鋅扁鋼或多股銅線與接地體連接,室內所有設備的外殼應與接地母線可靠連接。當地球站設在易遭雷擊的地區,應采取特殊的防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