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07年8月23日發布了國內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條碼碼制的國家標準標準GB/T 21049-2007《漢信碼》(Chinese-Sensible Code),該標準已于2008年2月1日開始實施。該標準對漢信碼的符號結構、信息編譯碼方法、糾錯編譯碼算法、信息排布方法、參考譯碼算法等內容進行了詳細描述,適合于在我國各行業廣泛應用。
漢信碼是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完成的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二維條碼新碼制開發與關鍵技術標準研究》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研究成果包括:研究開發漢信碼新碼制、開發漢信碼生成軟件、開發漢信碼識讀技術及算法、漢信碼硬件設備研發、漢信碼裝備研制、漢信碼通訊技術研發以及編制漢信碼國家標準等的系列工作。2005年12月26日,專家組對《二維條碼新碼制開發與關鍵技術標準研究》進行了鑒定,專家們一致認為:該課題攻克了二維條碼碼圖設計、漢字編碼方案、糾錯編譯碼算法、符號識讀與畸變矯正等關鍵技術,研制的漢信碼具有抗畸變、抗污損能力強,信息容量高等特點,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在完成國家重大標準專項課題《二維條碼新碼制開發與關鍵技術標準研究》的基礎上,于2006年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糾錯編碼方法》、《數據信息的編碼方法》、《二維條碼編碼的漢字信息壓縮方法》、《生成二維條碼的方法》、《二維條碼符號轉換為編碼信息的方法》、《二維條碼圖形畸變校正的方法》等六項技術專利成果。
漢信碼是一種矩陣式二維條碼。可高效表示GB 18030《信息技術 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 基本集的擴充》中的漢字信息,并具有數據容量大、抗畸變和抗污損能力強、外觀美觀等特點。
欲詳細了解GB 18030介紹的請進入。
GB/T 21049-2007《漢信碼》規定了漢信碼的符號結構、信息編譯碼方法、糾錯編譯碼算法、信息排布方法、參考譯碼算法、符號質量要求等技術內容。適用于自動識別和數據采集。該標準共有10章和8個附錄(7個規范性附錄和1個資料性附錄)組成,具體名稱詳見下表1。GB/T 21049-2007《漢信碼》具有下表2所示的11項技術特點。
表1:GB/T 21049-2007《漢信碼》的目錄
表2:漢信碼的技術特點
若要詳細了解GB/T 21049-2007《漢信碼》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
附件:GB/T 21049-2007《漢信碼》
欲進一步了解漢信碼技術介紹的請進入。
3.1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