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網絡能夠同時處理話音、數據及圖像等業務,這些不同的業務有不同的性質。為此,以業務量參數用于定量地表示ATM網絡的業務質量QoS(Quality of Server)。這些參數是分別由ATM論壇和ITU-T定義的。ATM中規定了以下幾個基本的業務量參數:
1、峰值信元速率PCR(Peak Cell Rate)
PCR表示一個ATM連接(VPC或VCC)上信元傳輸的最高速率。ATM連接的通信速率用單位時間傳送的信元數表示。PCR由ITU-T定義為:PCR為發送信元的時間間隔T的最小值的倒數,單位為信元/秒。即:PCR=1/T,參見圖1。
圖1:ATM基本信元時間參數
2、可維持信元速率SCR(Sustainable Cell Rate)
SCR表示一段時間內測量到的信元平均速率。SCR由ATM論壇定義為:SCR為發送信元的平均時間間隔TS的倒數,單位為信元/秒。即:SCR=1/TS,參見圖1。由于TS肯定大于T,所以SCR比PCR小。
3、最小信元速率MCR(Minimum Cell Rate)
MCR是一個在端用戶與網絡之間可以協商的速率,表示一個ATM連接(VPC或VCC)上保證傳輸質量的信元傳輸速率。MCR由ATM論壇af-tm-0121定義,單位為信元/秒。MCR采用連接控制信令進行協商,MCR值可以從0一直到網絡允許的最大速率ACR(Allowed Cell Rate),這個最大速率也可以是0,如果主叫端用戶沒有指定MCR,則MCR缺省值為0。若主叫端用戶指定MCR>0,則該用戶可以大于MCR而小于ACR的速率發送信元。
4、信元丟失率CLR(Cell Loss Ratio)
沒有到達目的地的信元稱為丟失信元(Lost Cells),信元丟失率是丟失信元數與源端發送信元總數之比,即:
CLR=丟失信元/總傳輸信元
信元丟失發生的原因可能有如下表4-1所示的幾種。總之,信元丟失率是由于信元錯誤或網絡擁塞而造成的丟失信元與源端發送信元總數的百分比。ITU-T的I.356建議CLR的計算公式如下,式中Nr為接收端收到的信元數;Nt為發送端發送的總信元數。
表4-1:信元丟失發生的原因
CLR=(Nt-Nr)/ Nt
信元丟失率CLR分為三類:CLR0、CLR0+1、CLR1,其含義匯總在下表4-2中。當所有用戶信元都是CLP=1信元時,CLR0+1與CLR1相等。信元丟失優先級(CLP,Cell Loss priority)是在ATM信元頭中的一個比特,即用戶對ATM網絡造成信元丟失與否表示的比特。CLP=0表示該信元具有高優先級,不能丟棄,CLP=1表示該信元可丟棄。
表4-2:信元丟失率CLR的分類及含義
欲詳細了解ATM信元頭結構的請進入。
5、信元誤插率CMR(Cell Misinsertion Rate)
在一個連接中,由于信頭檢測出錯而將信元錯插到另一個連接上產生的錯誤叫信元誤插。由于被誤插信元獨立于對應連接上所收到的傳輸信元,所以信元誤插率用速率“rate”而不用比率“ratio”來定義。信元誤插率定義為單位給定時間內被誤插的信元數,即:
CMR=誤插信元數/時間間隔
6、信元傳輸時延CTD(Cell Transfer Delay)
信元傳輸時延CTD指信元從源端發送信息開始經過信息編碼、信息打包成信元、信元傳輸、信元交換到接收端的信元拆裝和信息解碼一系列網絡設備所帶來的時間延遲。CTD定義為信元在發源地的發送時刻t0與該信元在目的地的接收時刻t1之差,即D= t1-t0。造成時延的因素有多種,主要分為傳遞時延Dt(由傳輸媒體、傳輸設備等造成)和處理時延DP(由終端、交換機等設備造成)。不同的業務對時延的要求不同,對于話音和圖像等實時業務,端到端的時延要求較高,如ITU-T規定話音業務中的端到端時延不應大于25ms。
7、信元時延變化CDV(Cell Delay Variation)
信元時延變化CDV(Cell Delay Variation)指一組信元通過網絡傳送到目的地的時間差別。一般來說,每個信元的時延不一定相同,CDV就是最大時延DM與最小時延Dm之差,也稱為時延抖動。ITU-T對于CDV定義兩個性能參數:單點信元時延變化(1-point CDV)和兩點信元時延變化(2-point CDV),其含義與解釋詳見下附件。
附件:信元時延變化CDV的兩個性能參數
8、信元時延變化容限CDVT(Cell Delay Variation Tolerance)
信元時延變化容限CDVT表示能容許的CDV,即容許信元傳送間隔T的變化范圍。CDVT在UNI/NNI上被分配給某一特定的VPC/VCC,它代表了在該接口上對VPC/VCC信元組合現象的一種定量的測定。CDVT常被記為τ,單位為s。τ是相對于峰值信元速率PCR并根據通用信元速率算法GCRA(T,τ)定義的。GCRA的內容由ITU-T的I.371建議規定,用于判斷用戶流量或網絡流量是否遵守連接合同,即是否滿足一致性。欲詳細了解通用信元速率算法(GCRA,Generic Cell Rate Algorithm)基本原理的請查閱下附錄。
附錄:通用信元速率算法(GCRA)基本原理
9、突發容限BT(Burst Tolerance)/固有突發容限IBT(Intrinsic Burst Tolerance)
BT表示容許信元速率波動的時間范圍,常被記為τS。BT是ATM論壇的稱謂,IBT是ITU-T的稱謂。τS是相對于可維持信元速率SCR并根據算法GCRA(TS,τS)定義的,它決定了能夠以PCR連續發送的最大突發長度MBS。
10、最大突發長度MBS(Maximum Burst Size)
MBS是在PCR下發送的最大信元個數,參見圖1。當連續發送的信元超過該數值時,必須以SCR速率傳送。能夠以PCR連續發送的最大突發長度MBS由下式決定,式中,T=1/PCR,TS=1/SCR,MBS表示最大突發長度:
MBS=[1+τS/(TS-T)]
11、嚴重誤信元塊率SECBR(Severely Errored Cell Block Ratio)
嚴重誤信元塊率(SECBR)是觀察期內嚴重誤信元塊總數與總信元塊數之比。嚴重誤信元塊率提供計量信元傳遞失效的突發的手段并使突發不影響誤信元率、信元丟失率、信元誤差率及可用性參數。
欲進一步了解ITU-T規定的上述參數指標的請進入。
123.8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