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際上A接口標準的進展過程
在北美已經形成的CDMA系統A接口標準是從GSM的A接口逐步演變過來的,但是由于CDMA空中接口與GSM空中接口有很大不同,所以在GSM中有許多可以直接透明傳輸到交換機的消息在CDMA系統A接口中必須重新定義,CDMA系統所特殊要求的一些信息(如功率控制、幀偏置、導頻PN序列偏置、時隙周期索引指示等)也必須在A接口中考慮,而且CDMA的A接口還有能力在需要時支持多種空中接口。另外,已形成的CDMA系統A接口標準與GSM系統A接口的最大不同點是,GSM是先有A接口標準,然后才開發的設備;而CDMA是各個廠家先開發了各自的系統,然后才共同協調達成一個A接口協議。所有這些都導致了CDMA的A接口更復雜、也不太容易完善。
CDMA的A接口第一個北美標準EIA/TIA IS-634在頒布之后發現錯誤甚多,在很多地方沒有考慮CDMA的特殊情況,于是北美標委會對這些地方進行了修改,并期望在短期內通過一個對該標準的修改補充文件。由于IS-634(A接口,版本0)主要是基于Motorola 公司的A+接口制定的,所以該補充文件并沒有滿足所有廠家的要求,有的廠家甚至推出了其它的A接口標準。例如Lucent的UltrA,該接口與IS-634的最大區別在于IS-634采用電路方式,而其它接口采用分組方式,而且它們的語音編解碼器及呼叫處理等功能分配也不一致。
IS-634版本0是北美推出的第一個A接口標準,在美國支持它的運營者也較多。市場決定技術,所以以后的A接口主流一直是以電路方式的IS-634版本0為基礎的。
在Lucent的UltrA提交到北美標委會之后,北美標委會對IS-634版本0的修改補充文件--TSB-80也已經完成并出版。TSB-80是A接口進化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以后的絕大多數實際操作規范都是以此標準為基礎。但TSB-80并不是一個可實際操作的規范,其規定的選項很多。所以后來所有的執行規范只能是該規范的一個子集,例如我國當時的紅皮規范和與外商的談判規范都是以此為基礎的。
2、我國A接口標準的進展過程
我國制定A接口標準的考慮:
1)開放A接口。有利于運營者更好控制網絡、降低成本,對選擇設備特別是在擴容時的靈活性大;也有利于國內交換機生產企業研制生產適用的設備,保護民族工業。
2)選擇先進、成熟的技術。有利于提高系統以至全網的可靠性,有利于參與市場競爭。
3)盡量向國際標準靠攏,立足現已掌握的技術,以適應通信網發展建設的需要。
我國所制定的A接口標準:
在1998年3月1日原郵電部發布了郵電內部標準YDN 095-1998《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移動交換中心與基站子系統間接口技術規范》,這是我國發布的第一個關于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A接口標準。
在第二年,1999年11月10日當時的信息產業部又發布了YD/T 1026-1999《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接口技術要求:移動交換中心與基站子系統間接口》,代替了YDN 095-1998。該標準主要依據我國與外商談判規范4.01,CDG IOS版本2.1,修改的主要內容詳見下表2-1。本標準已達到完全支持IS-95A、IS-41C所定義的業務,但本標準并不包括BSC的軟切換功能(相當于CDG IOS版本3.1)
表2-1:YD/T 1026-1999修改變化的主要內容
又過了兩年,在2001年9月3日信息產業部又發布了YD/T 1026-2001《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接口技術要求:移動交換中心與基站子系統間接口》,代替了YD/T 1026-1999。該標準在YD/T 1026-1999的基礎上,參考CDG IOS版本2.4,并結合我國國情而修訂,修訂的主要內容詳見下表2-2。
表2-2:YD/T 1026-2001修訂變化主要內容
YD/T 1026-2001標準在2011年4月復審后被廢止了。這是因為CDMA系統已平滑升級到CDMA 1X,因此,信息產業部在2003年5月又發布了通信參考標準YDC 017-2003《800MHz CDMA 1X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接口技術要求:A接口》。
工信部在2010年12月29日又發布了YD/T 1555-2010《800MHz/2GHz cdma2000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技術要求:A接口》而代替了YDC 017-2003,同時也代替了YD/T 1555-2007。該標準采用了3GPP2 A.S0001-A (2001年6月版本)和3GPP2 A.R0011-0 (3GPP2 A.S0001-A的勘誤表)中的相應章節。該標準修訂的主要內容詳見下表2-3。
表2-3:YD/T 1555-2010修訂變化主要內容
欲進一步了解CDMA系統A技術要求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