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995年,全業務接入網(FSAN,Full Service Access Networks)聯盟在全球7個主要網絡運營商(包括BELLSOUTH、BT、France Telecom等)的發起下宣布成立,構成了一個全球性的開放性非盈利協會、一個標準化組織。聯盟的宗旨是希望能提出一種光接入解決方案并制定光接入網(OAN,Optical Access Network)設備標準,根據該標準制定的設備應能夠同時提供語音、數據和圖像等業務能力。FSAN是一個自愿達成共識的標準組織,以開放、平衡、正當程序、申訴和協商一致的原則運作。
欲具體了解光接入網(OAN)介紹的請進入。
二、聯盟的構成
1、參與者
FSAN聯盟向所有對光接入技術、服務、產品、系統和/或組件的發展進步感興趣,并同意 FSAN 《章程》的所有權利和義務的公司開放。FSAN根據《章程》規定的要求和程序允許三種類型的參與者:FSAN成員、FSAN顧問和FSAN觀察員,三者開放的對象如下表2-1所示。FSAN成員是FSAN聯盟研究制定標準的的主要力量,經過多年的發展,國際上由眾多電信運營商參與。到2022年,FSAN聯盟新修訂了《章程》(具體詳見下附件2),確認其FSAN成員有13家,其中有我國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
表 2-1:FSAN聯盟的參與者
附件 2:FSAN聯盟《章程》(2022年)
2、結構
FSAN聯盟設有一個管理委員會,負責指導FSAN活動,發展和維護FSAN操作指南,并為管理層做出決策問題。當初曾下設2個工作組(OAN工作組和OAM工作組)和一個委員會(FS-VDSL(Full Service VDSL)委員會),它們的工作職責如下表2-2所示,為PON技術的研制、標準化做出突出的貢獻。
表2-2:FSAN聯盟的機構及職責
三、聯盟研制的標準:PON技術
FSAN聯盟的最主要的成就就是研究制定了無源光網絡(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術的標準,并推薦給ITU-T成為了國際標準,使PON技術得到了發展、演進與普及應用。FSAN的OAN工作組先后研制了下述PON技術。
欲具體了解無源光網絡(PON)技術介紹的請進入。
1、APON/BPON技術
1995年聯盟成立,在1997年FSAN的OAN工作組就推出了APON(ATM-PON)技術體制的標準,推薦給ITU-T后,發布為ITU-T的建議書G.983.1標準。到了2001年,根據FSAN聯盟的建議,ITU-T對APON的標準進行了修訂,修訂后名稱變為寬帶PON(BPON,Broadband PON),成為G.983.x系列標準(曾經x=1~10,后來x=6~10的建議書被ITU-T撤回了)。之所以由APON改名為BPON,主要是他們不希望APON被人誤解為只能提供ATM業務。
欲詳細了解ITU-T G.983.x系列標準介紹的請進入。
2、GPON技術
為了進一步提升PON的傳輸速率(APON/BPON系統的傳輸速率僅在1Gbit/s以下),在2002年,FSAN聯盟啟動了一項新的PON技術標準的演進,即對1Gbit/s以上的PON網絡進行標準化。在2003年3月被ITU發布為G.984.x系列(x=1~7)建議書,被命名為千兆比特無源光網絡(GPON,Gigabit-capable PON)。其下/上行的傳輸速率可達2.488G/1.244G。它在傳輸匯聚層(TC)采用了一個全新的稱之為GPON封裝模式GEM(GPON Encapsulation Mode)。
欲詳細了解ITU-T G.984.x系列標準介紹的請進入。
3、10G-PON技術
為了更進一步提升PON的傳輸速率,以適應通信用戶更高速業務的接入需求。于是,在2008年,FSAN與ITU-T啟動了新一代GPON標準的研究,即10G-PON標準,被稱之為XG-PON。在研究開始階段,是將XG-PON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非對稱方式,被稱為XG-PON1,其下行速率為10 Gbit/s,上行速率為2.5 Gbit/s;另一種是對稱方式,被稱為XG-PON2,其上下行速率均為10 Gbit/s。然而,在研究的過程中,因為XG-PON2這個對稱方案難以實現,在2013年左右被建議取消了。于是在2010年,XG-PON1標準研制成功,XG-PON1直接改名成為XG-PON,也即ITU-T G.987.x系列(x=0~4)建議書。后來,在2015年,對稱方案又被重啟,被命名為XGS-PON(S代表symmetric,對稱),即2017年ITU正式發布的G.9807.x 系列(x=1~2)建議書。
欲詳細了解ITU-T G.987.x系列與G.9807.x系列標準介紹的請進入。
4、下一代PON:NG-PON2
FSAN聯盟對于PON技術的研究孜孜不倦,在2010年10G-PON標準推出后,就啟動了更高速率PON技術標準的研究,稱之為下一代PON(NG-PON,Next Generation PON),被命名為NG-PON2(注意:NG-PON1是指前述的10G-PON)。NG-PON2的傳輸速率需求為40 Gbit/s,即下行40G、上行40G或10G;可實現20km傳輸距離和1:64分光。
當時,NG-PON2的主流備選技術方案包括高速TDMA-PON、TWDM PON、OFDM-PON和WDM-PON。經過分析和對比,2012年4月,FSAN確定采用TWDM PON技術(Time an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PON)作為NG-PON2的實現方案,最終在2015年ITU-T發布了建議書G.989.x系列(x=0~3)建議書。
欲詳細了解ITU-T G.989.x系列標準介紹的請進入。
5、FSAN聯盟的標準研制線路圖
FSAN聯盟對于光纖接入網(OAN)及無源光網絡(PON)技術的研究與演進非常執著,在2016年11 月,FSAN 發布了新的標準路線圖,詳見下圖3-5-1,以幫助指導更廣泛的行業,并作為未來標準化和技術發展的推動力。可知,在推出NG-PON技術標準后,FSAN聯盟正在進行未來光纖接入系統(FOAS,Future Optical Access System)的研究。
圖 3-5-1:FSAN新的標準研制路線圖(2.0版,2016年)
此外,FSAN聯盟正在努力使現有的成熟PON技術,使其適用于更廣泛的推廣、應用和普及。FSAN 于 2017 年 7 月又發布了光纖接入技術成熟度路線圖,作為這項工作的指南,具體詳見下圖3-5-2。
圖 3-5-2:FSAN的技術成熟度路線圖(1.0版,2017年)
四、相關其它標準簡介
1、FSAN聯盟的OAM工作組制定的APON網管標準
FSAN聯盟的OAM工作組制定的APON網管標準被ITU-T接納為Q.834.x系列標準。它們是:Q.834.1《APON網元的需求和管理實體》、Q.834.2《APON網絡的需求和管理實體》(已被撤回,包含到Q.834.1)、Q.834.3《寬帶無源光網絡管理接口需求的UML描述》和Q.834.4《基于 UML 接口要求的寬帶無源光網絡的 CORBA 接口規范》。
2、FSAN聯盟的FS-VDSL委員會制定的技術標準體系
FSAN聯盟的FS-VDSL委員會當初也制定了關于VDSL的技術標準體系,其構成具體詳見下表4-2中的5個部分。
表 4-2:FSAN聯盟的FS-VDSL委員會制定的技術標準體系
3、關于EPON的標準
特別說明的是,FSAN聯盟致力于GPON技術標準的研究。而當PON技術出現后,在2000年IEEE成立了EFM(Ethernet for the First Mile)工作組(第一英里以太網工作組),歸屬于制定以太網標準的IEEE 802.3研究組。正式啟動EPON標準化工作,即基于以太網(Ethernet)技術體制的PON系統。在2004年4月,EFM工作組正式推出了IEEE 802.3ah標準,即EPON(Ethernet PON)的標準。2006年,IEEE開始立項制定10Gbit/s速率的EPON系統標準(10G-EPON),最后在2009年發布了IEEE 802.3av。在該標準中,10G EPON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非對稱方式,即下行速率為10 Gbit/s,上行速率為1 Gbit/s;另一種是對稱方式,即上下行速率均為10 Gbit/s。當然EFM工作組一直在致力于更高速率的EPON的研究,如2020年又推出了IEEE 802.3ca標準,即100G-EPON的標準。
欲詳細了解IEEE 802.3ah標準介紹的請進入。
欲更多了解IEEE 802.3yx系列標準介紹的請進入。
下表4-3匯總了相關PON技術發展的基本情況。
表4-3:相關PON技術的基本情況
欲進一步了解GPON類與EPON類技術相關技術比較的請進入。
133.0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