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互聯網(Internet)是由早期的美國國防部的DARPANET發展而來,DARPANET已對其尋址結構做出了不同的標準版本。在互聯網工程任務組 (IETF)成立后,其在DARPANET相關標準的基礎上陸續編制制定了“互聯網協議”標準的不同版本,直到1981年9月IETF發布的RFC 791《INTERNET PROTOCOL》標準,稱之為“互聯網協議”的第4個版本,這就是IPv4的由來。在IETF RFC 791中規定了IPv4的地址規格,因此,也將此稱為IPv4地址。
一、地址長度和組成
IPv4的地址為4字節(32比特)的二進制編碼,地址總數為232,即4294967296個。由網絡代碼(含特征位)和主機代碼兩部分組成。
二、地址分類規則
IPv4地址劃分如圖2-1所示的由上而下依此為A、B、C、D、E類共5類地址,以適應不同網絡規模的要求。每類地址都規定了網絡代碼和主機代碼各使用多少位,因此也就定義了可能有的網絡數目和每個網絡中可能有的主機數目。
圖2-1:IPv4的5類地址格式
在定義時,網絡代碼與主機代碼應遵循以下規定,其網絡代碼和主機代碼的范圍詳見下表2-1。
其一,網絡代碼規則:網絡代碼(也稱為網絡地址(Network address))唯一性,即網絡對Internet是唯一的。網絡代碼不能以十進制數127(01111111)開頭,在A類地址中,數字127保留給診斷用。網絡代碼的第一個8位組不能都設置為1,即不能為十進制數255,此數字作為廣播地址使用;同時,代碼的第一個8位組也不能設置為全“0”,全“0”表示的是本地網絡。
其二,主機代碼規則:主機代碼(也成為本地地址(Local address))對每個網絡是唯一的,不管它是否連接到Internet主機代碼各個位不能設置為全“1”,全“1”為廣播地址而不是主機地址代碼,同時也不能設置為全“0”。
表2-1:網絡代碼和主機代碼的范圍
三、地址的分類
根據上述規則,對各類地址分別定義如下:
1、A類地址
A類地址中第1字節(第1個8位組)的首位(特征位)總是二進制“0”,其余7位表示網絡代碼號,除去全“0”(本地網絡)和全“1”(保留作診斷)外,其網絡代碼有效范圍為001~126。第2、3、4個8位組,共24位用于主機代碼。故A類地址表示的有效網絡數為126個,每個網絡主機數為16 777 214(除去全“0”和全“1”外)。這類地址一般分配給具有大量主機的網絡使用。
2、B類地址
B類地址中第1個8位組的前2位(特征位)總是二進制“10”,剩下的6位和第2個8位組共14位二進制數表示網絡代碼,第3、4個8位組共16位表示主機代碼。類似上述算法可得,B類地址表示的有效網絡數為16 382;每個網絡主機數為65 534。這類地址一般分配給具有中等規模主機數的網絡使用。
3、C類地址
C類地址中第1個8位組的前3位(特征位)總是二進制“110”,剩下的5位和第2、3個8位組共21位二進制數表示網絡代碼,第4個8位組共16位表示主機代碼。類似上述算法可得,C類地址表示的有效網絡數為2 097 152;每個網絡主機數為254。這類地址一般分配給小型的局域網使用。由于C類地址支持大量的網絡連接,所以使用于互連網的連接,即使如此,該類地址已幾乎被耗盡。
A、B、C類地址是我們常用的地址,它們的特征參數匯總于下表3-1。
表3-1:IPv4的A、B、C類地址特征參數
4、D類地址
D類地址中第1個8位組的前4位(特征位)總是二進制“1110”。D類地址用于組播(Multicast)地址。在一個網絡內可以有一個組播地址用來到達一組單獨的主機。每個主機被分配一個組播地址,可通過D類地址的分配將它作為一組主機來訪問。
欲具體了解組播地址機制的請進入。
5、E類地址
E類地址中第1個8位組的前5位(特征位)總是二進制“11110”。E類地址用于預留。
下表3-2給出了IPv4的4種特殊地址(廣播地址、有限廣播地址、私有網絡地址等)的情況。
表3-2:特殊IPv4地址
四、地址的表示與分配
1、表示
IPv4的地址為32比特,為了書寫和錄入計算機的方便,習慣上采用“點分隔十進制標記法”(Dotted Decimal Notation)表示。即將每個8比特的地址段之值,用十進制數表達(最大值為“255”),地址段間用點號“.”分隔。因此,某個二進制數表達形式為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0 00000001”
的C類地址,用“點分隔十進制標記法”則縮短為“192.168.0.1”。
2、分配
根據RFC 820《號碼分配》建議將A、B、C類網絡地址的可用號碼空間分別分配給研發、國防部和商業用途,并由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CA(美國國防通信局)、PCCO/DDN和美國國家標準局負責分配。建議的分配方案如下表4-2所述。RFC 820中已顯示了各類地址具體的分配情況。
表 4-2:IPv4網絡地址的分配
欲詳細了解RFC 791標準中有關IPv4地址要求具體內容的請進入。
圖2-1所示的地址結構從理論上講,可構成4294967296個網絡地址,但除去組播地址和保留未用的地址之外,實際上只有八分之七的地址可用。一方面,早期獲得A、B、C類地址的國家或集團,其地址較充足,可能利用不充分;另一方面,后來接入Internet的國家或集團獲得地址又嚴重不足。因此,總體上講IPv4地址已經嚴重匾乏。由于近些年間,Internet用戶數在世界范圍內按指數規律增長,因而要求擴展IP地址的呼聲越來越高,于是新版本的IPv6將IP地址由原來的32比特,擴展為128比特。
欲進一步了解IPv6地址技術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