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ITU-T G.780建議《SDH網絡的術語與定義》給出的網絡節點接口(NNI,Network Node Interface)的定義是:網絡節點上用來與另一個網絡節點互連的接口。那么,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節點接口自然是:SDH網絡節點上用來與另一個網絡(當然包括SDH網絡本身)節點互連的接口。為此ITU-T G.707建議《SDH網絡節點接口》,專門對該接口進行了規范。我國相關標準參照ITU-T G.707建議,轉化為我國的技術標準文件。現將關于SDH網絡節點接口的標準規范情況做如下介紹。
一、ITU-T G.707建議
1、G.707建議的歷史
ITU-T G.707建議的第1個版本發布于1988年的11月25日,當時的建議名稱為《SDH比特率》,目前最新版本是 2007年的第7個版本。在1996年修訂(第4個版本)時,變成現在的名稱《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節點接口》,它同時取代了1993年版的G.707《SDH比特率》、1991年版的G.708《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節點接口》和1991年版的G.709《同步復用結構》,即將G.707、G.708和G.709進行了合并,合并后的名稱使用《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節點接口》。像G.709已不再是關于SDH技術的標準編號,成為OTN的標準編號。G.707已經過6次修訂,各版本發布的時間詳見下表1-1。當然對于第7個版本目前還有兩個修訂單和一個指南。
表1-1:G.707建議各版本的情況
2、G.707建議的內容
G.707建議涉及網絡節點接口(NNI)規范,這些規范對于在同步數字體系(SDH)接口上實現網絡元素互連是必要的,以便傳輸不同類型的有效載荷。下圖1-2給出了一個可能的網絡配置,以說明G.707建議中指定的NNI的位置。G.707建議提供了同步數字網絡節點接口STM-N信號的要求,包含B-ISDN,具體要求內容有:STM-N信號的比特率;STM-N信號的幀結構;客戶端信號(如PDH、ATM和以太網)元素的映射和復用進STM-N幀的格式;在STM-N幀的不同開銷中實現和功能等。
圖1-2:NNI的位置(圖3-1/G.707)
目前2007年版本的G.707建議的主要內容共有11章、8個附錄所組成(還有14個附件不構成建議的組成部分),其章、節和附錄的名稱詳見下表1-2中。若要詳細了解2007年版本G.707建議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1。
表1-2:2007年版本的G.707建議的目錄
附件1:G.707(01/2007)《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節點接口》
二、通信行業標準YD/T 1017
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017《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節點接口》是G.707建議在我國的直接標準轉化,兩者的內容組成基本是一致的,但轉化時結合了我國網絡的具體情況做出了適當的修改(主要是刪除了與VC-11/2、TU-11/2、AU-3和STM-0相關的內容等)。YD/T 1017目前已經歷兩個版本。
1、第1個版本:1999年版
在1999年4月18日原信息產業部發布了YD/T 1017-1999《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節點接口》,并于1999年10月1日開始實施,但后來在2011年6月1日被YD/T 1017-2011所代替。該標準是參照1996年版(第4個版本)的G.707建議而制定的,在技術內容上與G.707建議相關部分相一致。該標準對SDH網絡的NNI的重要技術問題進行了規范,以保證用于傳送各類凈荷的SDH網元能夠互連。
2、第2個版本:2011年版
由于G.707在2007年已經發布了最新的第7個版本,因此我國對1999年版進行了修訂。在2011年的6月1日工信部發布了修訂版,即YD/T 1017-2011《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節點接口》,并于發布之日起實施,同時代替了第1個版本YD/T 1017-1999。新版本與老版本的相比的主要變化匯總于下表2-2-1中。
表2-2-1:YD/T 1017-2011與YD/T 1017-1999相比的主要變化
2011年版標準對應于G.707的2007年版本,其一致性程度為非等效,其主要差別詳見下表2-2-2中。該版標準規定了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節點接口(NNI)的技術要求,包括:STM-N 信號的比特率、STM-N 信號的幀結構、用戶信號單元到STM-N幀的映射和復用格式,及在同步數字網絡的NNI處STM-N幀的各種開銷的定義和功能的實現。適用于公用電信網中以光纖為基本手段的傳輸網,包括省際干線、省內干線和中繼網。接入網、專用電信網以及無線傳輸網也可參照使用。YD/T 1017-2011的主要內容共有11章、9個附錄所組成,其章、節和附錄的名稱詳見下表2-2-3中,與表1-2相比,其內容組成幾乎相同。若要詳細了解該版本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2。
表2-2-2:YD/T 1017-2011與2007年版G.707的差別
表2-2-3:YD/T 1017-2011的目錄
附件2:YD/T 1017-2011《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節點接口》
三、我國的其他標準
在我國,還有其他標準,只選取現今ITU-T G.707建議的其中一部分,獨立稱為標準,成為SDH網絡NNI信號的專門部分規范。其主要原因是ITU-T關于SDH網絡NNI的早期建議是分為G.707、G.708和G.709等所致。這些標準在90年代里參照早期的ITU-T關于SDH網絡NNI的建議發布了第1個版本;在G.707建議修訂為2007年版本后,集中又在2008年進行了修訂。這些標準主要是:
1、GB/T 14731
我國在1993年12月5日發布了GB/T 14731-1993《同步數字體系的比特率》,并于1994年8月1日起實施。由于在1993年前G.707建議的名稱是《同步數字體系的比特率》,所以當初該標準是參照1993年版的G.707建議而制定。GB/T 14731-1993僅規定了SDH的比特率系列,我國選用STM-N的N=1、4、16。
在G.707建議修訂為2007年版本并進行了幾個建議的合并后,我國繼續沿用GB/T 14731標準編號,在2008年10月7日發布其修訂版,即GB/T 14731-2008《同步數字體系(SDH)的比特率》,并于2009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同時代替了1993年版本的GB/T 14731。修訂版中N=0、1、4、16、64和256,與2007年版的G.707建議一致。
欲詳細了解GB/T 14731-2008標準具體內容的請進入。
2、GB/T 15409
我國在1994年12月28日發布了GB/T 15409-1994《同步數字體系信號的幀結構》,并于1995年8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是參照早期的G.708建議中相關部分而制定的,只是規定了NNI的STM-N信號的幀結構要求,只規定了N=1、4和16的STM-N信號幀結構。
在G.707建議修訂為2007年版本并進行了幾個建議的合并后,我國繼續沿用GB/T 15409標準編號,在2008年10月29日發布其修訂版,即GB/T 15409-2008《同步數字體系信號的幀結構》,并于2009年5月1日開始實施,同時代替了GB/T 15409-1994。修訂版只選取了G.707中的第6.2節、第9章和第11章的內容,其中N=0、1、4、16、64和256,與2007年版的G.707建議一致。GB/T 15409-2008的章節名稱詳見下表3-2。
表3-2:GB/T 15409-2008的目錄
欲詳細了解GB/T 15409-2008標準具體內容的請進入。
3、GB/T 15940
我國在1995年12月21日發布了GB/T 15940-1995《同步數字體系信號的基本復用結構》,并于1996年8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是參照早期的G.707建議中相關部分而制定的,只是規定了NNI的STM-N信號的復用結構要求,只規定了VC-12/3/4復用到STM-N信號的復用結構和復用方法。
在G.707建議修訂為2007年版本并進行了幾個建議的合并后,我國繼續沿用GB/T 15940標準編號,在2008年10月7日發布了其修訂版,即GB/T 15940-2008《同步數字體系信號的基本復用結構》,并于2009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同時代替了1995年版本的GB/T 15940。修訂版中結合我國網絡的具體情況規范了與2007年版的G.707建議相一致的復用結構及復用方法。GB/T 15940-2008的章節名稱詳見下表3-3。
表3-3:GB/T 15940-2008的目錄
欲詳細了解GB/T 15940-2008標準具體內容的請進入。
上述ITU-T建議和我國相關標準,規定了同步數字網絡節點接口STM-N信號的基本要求,但對于接口的技術要求是在其它標準中規定的,這些技術要求包括接口的分類和應用代碼、規范參數等。
欲進一步了解STM-N接口技術要求標準情況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