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將移動視頻業務依據業務表現形式、業務傳播形式、業務應用來進行分類。
一、按業務表現形式分類
這里要強調的是,對于技術工程師來說,熟悉業務表現形式的分類有助于針對某個表現形式實施其解決方案和技術實現。表現形式指業務呈現在用戶面前的形式,體現了用戶使用該業務的行為特點,也決定了該業務的實現方法和實現技術。根據業務表現形式的差異,可以將移動視頻業務分為直播、下載、點播、推送4類,其含義和特點詳見下表1-0-1。
表1-0-1:按業務表現形式的分類、含義和特點
上述4種業務表現形式分類隱含消費者了4種不同的使用行為,可以通過下述4個角度加以比較區別,并將其比較整理成表格,如表1-0-2所示。
表1-0-2:移動視頻業務表現形式分類比較
1、用戶主動性:用戶主動性表征了用戶選擇使用該業務的自由度;從用戶角度而言,自由度似乎表明用戶對該業務形式的喜愛程度。由此,自由度大的業務(比如:下載、點播)可能會更受用戶的歡迎。但是,獲得價值必然要付出代價,自由度大的業務會造成技術實現的復雜、業務保障的困難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因此會造成投入的增加,自然用戶所支付的費用也會有所提高。
2、可存儲性:每個用戶都希望擁有所見到的內容,這實際上也代表了用戶對內容支配的自由度,當擁有了視頻內容之后,用戶就可以隨時觀看。同時每個人的收藏癖好也決定了我們更喜歡把網絡上的內容變為私有。當然,還是剛才的道理,擁有內容必然要首先擁有空間,無論是物理空間(比如錄像帶)還是邏輯空間(比如存儲硬盤,內存),同時擁有內容仍舊需要考慮維護創作者的知識產權。對于以上4種形式而言,下載最具備存儲優勢,而其他3類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3、內容性質:雖然視頻業務存在本身的內容分類,但是按照形式的分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不同形式的內容差別。從內容的實時性來說,直播內容往往是當前的內容,而下載和點播內容則更多出于錄制,而對于推送性業務來說,其內容也具備了實時性。
4、習慣性:習慣性原理告訴我們消費者更依賴于習慣性活動,因此自由度更大的業務形式未必會成為消費者的青睞。直播的移動視頻業務是電視到手機的延伸,我們習慣于每天按時收看電視節目(比如黃金時間的電視劇),這使我們不必為選擇而大傷腦筋;不過有意思的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下載也逐漸形成習慣,這反映了用戶收藏和擁有的需求,而近乎強制的推送類視頻,盡管其可能是用戶最無法控制的,但當推送的內容和手段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用戶的需要時,用戶的懶惰可能會使該形式成為習慣。
二、按業務傳播形式分類
業務傳播形式表示了業務的傳播對象,業務傳播形式的分類基于傳播對象目標和數量的差異,取決于業務施主和受主的數量。由此分為單播、多播、廣播,事實上這3種概念采用了互聯網絡中的通信模式(移動通信網絡的結構與互聯網結構雖然有差別,但是隨著網絡演進和融合,多種通信形式、傳播形式必然趨向于同質,由此視頻業務分類采用了互聯網的模式基于了同樣的傳播原理和傳播原型,稱之為移動互聯網)。
1、單播(Singlecast)
簡單地說,單播形式就是“一對一”傳播或稱“點對點(P2P)”傳播。從互聯網通信模式角度講,唯一的客戶端向網絡中的服務器發出請求,服務器也只是將響應根據客戶端地址唯一地發送給客戶,其中互聯網中的路由器和交換機只根據唯一的目的地址做轉發工作。這里服務器會對所有的客戶根據客戶的要求分配資源,提供內容;對于相同要求的客戶,服務器端并不選擇投機取巧的方式,而仍舊愚蠢地自我復制并分配雙份的資源。服務器的這種工作作風非常值得稱道,并且也保證了客戶端即時獲得內容的個性需求。但是,一旦客戶端提交的請求數量巨大,服務器會不堪重負而可能導致悲慘的“過勞死”。
視頻業務的單播模式與互聯網通信的單播模式如出一轍,因為視頻單播的主流技術基于流媒體的網絡服務技術,這種流媒體單播模式是互聯網單播模式的一個示例,即流媒體服務器與手機客戶端之間的一對一傳播。
2、廣播(Broadcast)
過去的電視、電臺都屬于廣播的模式,所以容易理解,廣播是“一對所有”的通信模式,但互聯網的廣播通信模式與視頻業務的廣播模式有一點區別,詳見下表2-2。此處需要著重強調的是,移動視頻業務的廣播形式未必需要移動網絡的參與,(“手機電視”只是手機上加了個電視接收模塊,誰讓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顯示越來越清晰了呢?)。
表2-2:互聯網的廣播通信模式與視頻業務的廣播模式的區別
3、多播(Multicast)
多播也叫組播,多播是“一對一組”的傳播模式。實際上,應用于互聯網的組播技術與現在講的移動視頻組播模式是兩種不同概念。其原因在于移動蜂窩網絡與有線互聯網絡的差異。移動視頻多播的實現瓶頸并不在于互聯網側,而在于無線接入側。
從某種意義上講,多播是對單播和廣播的“妥協”,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釋多播,具體詳見下下表2-3。由此,多播在技術上必須實現“組”的概念,在互聯網中分配專門地址作為組播地址(D類地址);但是,當信息進入了移動網后,實現組播就出現了困難,移動網用戶是隨時移動的,而移動網的視頻業務占用大量的無線資源,因此針對某一個組的用戶群進行組播仍舊要占用所有無線資源。換句話說,組播雖然實現了互聯網的負荷分擔,但在實現無線網的負荷分擔中卻有點舉步維艱。
表2-3:從單播和廣播對多播的解釋
三、按業務應用分類
視頻業務的應用源自用戶本身的要求,一種業務必須存在其使用的可能,由此,可以將其分為4類:娛樂類、資訊類、宣傳類、監控類。
1、娛樂類。手機視頻之所以能成為3G的“標志”性業務并炒作得婦孺皆知,就是在于其試圖通過打造“全民娛樂”的概念來宣傳吸引大眾選擇手機電視。手機的娛樂電視包括了影視劇、音樂、體育等大眾性欄目和節目。商人們認為,通過娛樂可以迅速吸引大眾的眼球,由此也許會激發下一個新的業務應用神話。對于這種娛樂類的業務,點播、下載、直播、廣播、單播都會成為可能的業務形式,但相比電視和互聯網而言,移動網絡所花費的是成倍增加的資源,這必然需要用戶來買單,不知道喜歡娛樂的消費者肯不肯。
2、資訊類。向用戶提供時效性視頻信息即手機電視的資訊類應用。資訊類包括了新聞、直播、專題等時效性強的內容。生活在一個高生活節奏的人類社會中,我們需要無時無刻地獲取最新的消息:哪個國家又發生了政變;最近的NBA的比賽狀況;當天的股價變化;哪個藝人又和情人分手了等等,資訊的表征形式包括了文字、聲音和視頻。而視頻往往被視為最生動的呈現方式。因為資訊類表征一定的時效性,因此資訊類應用往往屬于直播廣播(直播組播)。
3、宣傳類。此處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宣傳類簡單視為商業廣告(西方最早的廣告是15世紀英國人為宣傳宗教而貼到倫敦街頭的傳單)。通過對用戶的宣傳,增加宣傳內容的認知,或購買商品(商業廣告),或助人為樂(尋人啟事),或增長修養(公益廣告)。宣傳的意圖更多在于刺激用戶的認知,誘發用戶的主觀性,因此宣傳的呈現形式更多是推送類以及廣播類。
4、監控類。這類應用是完全新興的應用,但仍舊能顯示出人們內心的欲望:人們的不安以及樂于“窺探”。大量的監控應用發生在涉及安全的領域:道路交通、子女托管、樓宇防盜、銀行、偵探。通過手機的視頻可以觀察到另一方此時的情景。因此監控要求業務的同步性和隱私性,單播直播是最好的實現方式。
四、總結
隨著未來業務的發展,可能還會陸續針對用戶的需求產生新的應用(比如:視頻教學),但仍舊可以將新的應用歸類到以上4類中。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對整個移動視頻業務的分類構建一個矩陣,如表表4所示,將每種應用的屬性與相關類型掛鉤。從表中矩陣就可以明確地發現,最可能推廣的業務形式為廣播直播、單播下載、單播點播以及廣播推送。同時,廣播直播的業務形式會更加包容(我們現在看的電視就是廣播直播形式);單播下載的業務形式更加滿足用戶追求自由的個性要求。
表4:移動視頻業務分類屬性
這里讀者可能注意到了一個問題--多播。多播似乎并未受到青睞,而多播的特點按說卻應該更有某種誘惑力:群組式的觀看符合了人們“與人樂樂”的社會性需求;同時,網絡負荷的降低又避免了多個單播負荷過重的問題。
欲進一步了解移動流媒體技術介紹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