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述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通過信息通信網絡將分散的計算、存儲、軟件等資源進行集中管理和動態分配,使信息技術能力如同水和電一樣實現按需供給,具有快速彈性、可擴展、資源池化、廣泛網絡接入和多租戶等特征,是信息技術服務模式的重大創新。云計算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云計算健康快速發展,對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信息消費、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云計算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技術服務模式的重大創新,對貫徹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為加快推進云計算標準化工作,提升標準對構建云計算生態系統的整體支撐作用,工信部組織相關單位、標準化機構和標準化技術組織編制了《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并由部辦公廳于2015年10月16日頒布了“關于發布《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工信廳信軟[2015] 132號)。下述重點對該《指南》中的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框架和體系表的內容進行簡要介紹,若要詳細了解其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
附件:《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
二、云計算的生態體系
根據目前國內、國外的云計算產業技術與應用的發展,結合我國云計算產業的實際情況,我國云計算的生態體系,主要涉及到硬件、軟件、服務、網絡與安全等五個方面,具體釋義匯總于下表2中。在《指南》的附件1中給出了我國云計算生態體系的體系圖,可在本文的附件中查詢。
表 2:云計算生態體系的釋義
三、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框架
按照國務院《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國發[2015]5 號)提出建設云計算標準規范體系的要求,為進一步推動我國云計算發展,需要運用綜合標準化的系統性、目標性和配套性等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以云計算相關技術和產品、云服務為標準化對象,按成套成體系制定整體協調的標準。
為此,依據我國云計算生態系統中技術和產品、服務和應用等關鍵環節,以及貫穿于整個生態系統的云安全,結合國內外云計算發展趨勢,構建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框架,包括“云基礎”、“云資源”、“云服務”和“云安全”四個部分。其框架圖詳見《指南》中的圖1,即見本文附件;四個部分的概況詳見下表3。
表 3: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概況
四、云計算綜合標準體系表
由于云計算涉及的技術內容較多,包括終端、網絡、云計算中心等基礎設施;以及云服務質量、云應用領域、云安全保證等等技術環節。因此《指南》以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框架為基礎,通過研究分析信息技術和通信領域已有標準,提出現有標準缺失的,并能直接反映云計算特征,有效解決應用和數據遷移、服務質量保證、供應商綁定、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問題的 29 個標準研制方向,具體詳見《指南》的附件 2《云計算標準研制方向明細表》,以指導云計算具體標準的立項和制定。這29 個標準研制方向在“云基礎”、“云資源”、“云服務”和“云安全”四個部分的分布情況匯總于下表4。
表 4:云計算重點標準研制方向統計
依據上述云計算綜合標準體系表,我國已發布了相關云計算標準體系中許多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和通信行業標準。
欲具體了解我國云計算標準索引的請進入:國家標準;通信行業標準
另外,為了推動我國云計算標準體系的建設和相關標準的制定,支撐云計算產業和應用的發展,進一步促進我國與國際的云計算標準化工作融合發展,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在2014年曾組織國內行業專家編寫了《云計算標準化白皮書》,就我國的云計算標準體系以及未來云計算標準化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議。
欲具體了解《云計算標準化白皮書》具體內容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其它信息通信系統或技術的標準化體系構建內容的請進入。
869.5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