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日益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石,對未來工業發展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影響。工業互聯網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是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有力支撐。工業互聯網具有較強的跨領域綜合性,正在形成全新和復雜的生態系統,急需加強工業互聯網標準化工作,夯實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
為此,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切實發揮好標準對推動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編制了《工業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曾于2019年1月25日聯合發布了2019年版的《工業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工信部聯科 [2019] 32號);隨著工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的需要,在2021年11月24日又聯合發布了《工業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工信部聯科 [2021] 291號)。2021版指南是對2019版指南的修訂、補充與更新。
下述對2021版《指南》中的相關工業互聯網綜合標準體系的架構與標準體系表做一簡要介紹,若要求詳細了解該《指南》全部內容的可請查閱下附件。
附件:《工業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
一、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結構
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包括基礎共性、網絡、邊緣計算、平臺、安全、應用等六大部分(具體見《指南》的圖1)。基礎共性標準是其他類標準的基礎支撐。網絡標準是工業互聯網體系的基礎,平臺標準是工業互聯網體系的中樞,安全標準是工業互聯網體系的保障,邊緣計算標準是工業互聯網網絡和平臺協同的重要支撐和關鍵樞紐。應用標準面向行業的具體需求,是對其它部分標準的落地細化。其中網絡體系、平臺體系、安全體系和應用體系構成了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的主體,其概況如下表1所述。
表 1: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結構基本情況
二、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框架
基于上述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結構與生態體系,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框架包括基礎共性、網絡、邊緣計算、平臺、安全、應用等六大類標準。其中:其標準的體系架構圖具體請見該《指南》的圖 2,即見本文附件;其標準的體系六個大類的概況詳見下表2。
表2: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框架概況
三、標準體系表
在《指南》中開列了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表,即標準項目明細表(共417項標準)。表中有的標準已經發布,大多數正在編制之中,它包括國家標準和通信行業標準。這些標準明細的統計情況匯總于下表3中。
表 3:工業互聯網標準明細統計
四、標準體系構建的目標
根據《工業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目標要求:
到2023年,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持續完善。制定術語定義、通用需求、供應鏈/產業鏈、人才等基礎共性標準15項以上, “5G+工業互聯網”、信息模型、工業大數據、安全防護等關鍵技術標準40項以上,面向汽車、電子信息、鋼鐵、輕工(家電)、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重點行業領域的應用標準25項以上。推動標準優先在重點行業和領域率先應用,引導企業在研發、生產、管理等環節對標達標。
到2025年,制定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產品、管理及應用等標準100項以上,建成統一、融合、開放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形成標準廣泛應用、與國際先進水平保持同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欲進一步了解我國相關標準體系介紹的請進入。
830.5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