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HDB3,High Density Bipolar of order 3)碼是數字傳輸網接口常用的一種線路碼型,如E12、E31等。類似的有三階雙極性碼(B3ZS,Bipolar with Three-Zero Substitution)。它屬于1B1T類型的編。在我國國家標準GB/T 7611-2016中,附錄B(規范性附錄)規定了二進制碼編成HDB3/B3ZS的規則。
一、HDB3/B3ZS碼編碼規則
二進制信號編成HDB3/B3ZS代碼按下述規則進行:
1、HDB3/B3ZS碼是偽三進制信號,它的三個狀態可用B+、B-和“0”來表示,并用三個電平來實現。
2、二進制信號中“0”在HDB3/B3ZS碼中仍編為“0”;但對四和四個以上連續的二進制“0”用下面第4中所規定的方式處理。
3、二進制信號中的“1”在HDB3/B3ZS碼中交替編為B+和B-(傳號交替反轉)。在將二進制四個連續“0”編成HDB3/B3ZS碼時,要引入傳號交替反轉規則破壞點V(見第4)。
4、二進制信號中的四個連續“0”按下列規則編成HDB3/B3ZS碼。
在HDB3/B3ZS碼的形成過程中每四個連續的二進制“0”用序列“B00V”或“000V”取代。
對于“B00V”或“000V”的選用應當以保證破壞點“V”記性交替為準。具體實現如下表1。
表1:HDB3/B3ZS編碼規則(GB/T 7611-2016中表B.1)
二、CMI碼編碼規則
編碼符號反轉碼(CMI,Coded Mark Inversion)也是一種常用的數字接口的線路碼型,如E4接口(139 264kbit/s)。CMI碼在GB/T 7611-2016附錄C(規范性附錄)中規定了二進制碼編成CMI的規則。CMI碼是二電平不歸零碼,其編碼規則如下:
1、二進制的“0”用A1和A2兩個電平來表示。A1和A2各占一個二進制碼元時間間隔T的一半(T/2)。二進制的“0”被編成CMI碼后,在相當于二進制碼元時間間隔T的中點處(T/2點上),電平總有一個正向轉換(A1→A2)。
2、二進制的“1”在編成CMI碼時用幅度A1或A2來表示,A1或A2各自都占滿一個二進制的時間間隔(T)。對于相繼的二進制“1”,這兩個電平相互交替。
3、二進制“1”選用A1或A2的規則:
在二進制碼元時間間隔的起始點如果前面的電平是A2,則電平為正向轉換(A1→A2)。
在二進制碼元時間間隔的起始點如果前面最后出現的一個二進制“1”已被編成電平A2,則電平為負向轉換(A2→A1)。
4、圖2中給出了一個CMI碼編碼的實例。
圖2:CMI碼編碼舉例(GB/T 7611-2016中圖C.1)
欲進一步了解基帶信號常用碼型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