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Blockchain)和分布式記賬技術(以下簡稱“區塊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布式網絡、加密技術、智能合約等多種技術集成的新型數據庫軟件。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區塊鏈的應用范圍更加廣闊多元,覆蓋生產、物流、政務、文娛、教育等多個行業,以及產品溯源、數據流通、供應鏈管理等眾多領域。為了有效推動區塊鏈應用發展,急需進一步加強對測試測評、人才培養等產業服務標準,供應鏈管理、存證、追溯等通用服務標準,智能制造、電子政務、分布式能源等行業應用標準的研制,加快滿足產業發展需要。同時,急需圍繞區塊鏈治理,以及區塊鏈系統的開發、集成、管理等開發運營過程中的標準化需求,加快重點標準研制,助力區塊鏈技術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在2023年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聯科[2023] 260號)。該《通知》的目的是:為推動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為目標,加強標準工作頂層設計,充分發揮標準的行業指導作用,統籌推進標準的研制、實施和國際化,促進我國區塊鏈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有效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同時提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組織實施等。下述重點簡要地介紹其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的建設指南的內容要求(以下簡稱《指南》),若要詳細了解該《指南》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
附件:《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欲詳細了解區塊鏈技術相關知識介紹的請進入。
一、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結構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結構是由基礎(編號A)、技術和平臺(編號B)、應用和服務(編號C)、開發運營(編號D)、“安全保障(編號E)”五個部分構成,主要反映標準體系各部分的組成關系,標準體系結構如下圖 1 所示。下表1進一步給出了各部分標準的構成。
圖 1: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結構
表 1: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各部分標準的構成
二、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框架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由標準體系結構向下映射而成,包括基礎(編號A)、技術和平臺(編號B)、應用和服務(編號C)、開發運營(編號D)、“安全保障(編號E)”五個部分,其框架如《指南》中的圖 2 所示(見本文附件)。
三、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的建設內容
1、基礎標準(A)
基礎標準用于統一區塊鏈術語、相關概念及模型,為其它各部分標準的制定提供支撐。主要包括參考架構、術語和定義、分類和本體、編碼和標識等四個類別的標準。各類別標準的具體建設內容詳見下表3-1-1;下表3-1-2給出了基礎標準的建設重點。
表 3-1-1:基礎標準的建設內容
表 3-1-2:基礎標準的建設重點
2、技術和平臺標準(B)
技術和平臺標準主要包括基礎設施、關鍵技術、互操作等類別的標準。各類別標準的具體建設內容詳見下表3-2-1;下表3-2-2給出了技術和平臺標準的建設重點。
表 3-2-1:技術和平臺標準的建設內容
表 3-2-2:技術和平臺標準的建設重點
3、應用和服務標準(C)
用于指導區塊鏈在產業、應用和特定場景的服務。主要包括產業服務、通用服務、行業應用三類標準。各類別標準的具體建設內容詳見下表3-3-1;下表3-3-2給出了應用和服務標準的建設重點。
表 3-3-1:應用和服務標準的建設內容
表 3-3-2:應用和服務標準的建設重點
4、開發運營標準(D)
開發運營標準用于規范區塊鏈的開發運維和服務活動,保證區塊鏈應用和服務符合行業治理和監管要求。主要包括開發指南、服務運營通用要求、系統管理規范、區塊鏈治理、區塊鏈系統集成等五個類別標準,各類別標準的具體建設內容詳見下表3-4-1;下表3-4-2給出了開發運營標準的建設重點。
表 3-4-1:開發運營標準的建設內容
表 3-4-2:開發運營標準的建設重點
5、安全保障標準(E)
安全保障標準用于提升區塊鏈的安全防護能力,規范鏈上數據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主要包括應用服務安全、系統設計安全、基礎組件安全等三個類別標準,各類別標準的具體建設內容詳見下表3-5-1;下表3-5-2給出了安全保障標準的建設重點。
表 3-5-1:安全保障標準的建設內容
表 3-5-2:安全保障標準的建設重點
四、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的建設目標
在該《指南》中,對于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給出了建設目標,分為2025年和2027年兩個階段,具體詳見下表4,包括達到的標準建設效果和標準建設的數量。
表 4: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的建設目標
欲進一步了解我國的標準體系構建原則與要求的請進入。
754.2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