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視頻編碼標準(AVS,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是我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信源編碼標準,它是由我國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工作組(簡稱AVS工作組)由國家信息產業部科學技術司于2002年6月批準成立,隸屬單位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AVS工作組的任務是面向我國的信息產業需求,組織制定行業和國家信源編碼技術標準,應用范圍包括數字電視、激光視盤、網絡流媒體、無線流媒體、數字音頻廣播、視頻監控等等領域。AVS工作組下設需求與測試組、系統組、視頻組、音頻組、數字媒體版權管理與保護組、實現組、知識產權組。
AVS是我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信源編碼標準。顧名思義,“信源”是信息的“源頭”,信源編碼技術解決的重點問題是數字音視頻海量數據(即初始數據、信源)的編碼壓縮問題,故也稱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顯而易見,它是其后數字信息傳輸、存儲、播放等環節的前提,因此是數字音視頻產業的共性基礎標準。國際上音視頻編解碼標準主要兩大系列:ISO/IEC JTC1制定的MPEG系列標準;ITU針對多媒體通信制定的H.26x系列視頻編碼標準和G.7系列音頻編碼標準。1994年由MPEG和ITU合作制定的MPEG-2是第一代音視頻編解碼標準的代表,也是目前國際上最為通行的音視頻標準。目前音視頻產業可以選擇的信源編碼標準有四個:MPEG-2、MPEG-4、MPEG-4 AVC(簡稱AVC,也稱JVT、H.264)、AVS。從制訂者分,前三個標準是由MPEG專家組完成的,第四個是我國自主制定的。從發展階段分,MPEG-2是第一代信源標準,其余三個為第二代標準。從主要技術指標--編碼效率比較:MPEG-4是MPEG-2的1.4倍,AVS和AVC相當,都是MPEG-2兩倍以上。
AVS標準是《信息技術 先進音視頻編碼》系列標準的簡稱,AVS標準包括系統、視頻、音頻、數字版權管理等四個主要技術標準和一致性測試等支撐標準。在2003年12月18-19日舉行第7次會議上,工作組完成了AVS標準的第一部分(系統)和第二部分(視頻)的草案最終稿(FCD),和報批稿配套的驗證軟件也已完成。
可以推測,由于技術陳舊需要更新及收費較高等原因,MPEG-2即將退出歷史舞臺。MPEG-4出臺的新專利許可政策被認為過于苛刻令人無法接受,導致被眾多運營商圍攻,陷入無法推廣產業化的泥沼而無力自拔,前途未卜。而AVS是基于我國創新技術和部分公開技術的自主標準,編碼效率比MPEG-2高2-3倍,與AVC相當,而且技術方案簡潔,芯片實現復雜度低,達到了第二代標準的最高水平;而且,AVS通過簡潔的一站式許可政策,解決了AVC專利許可問題死結,是開放式制訂的國家、國際標準,易于推廣;此外,AVC僅是一個視頻編碼標準,而AVS是一套包含系統、視頻、音頻、媒體版權管理在內的完整標準體系,為數字音視頻產業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綜上所述,AVS可稱第二代信源標準的上選。
欲更多的了解AVS技術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