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T為適應不同網絡的多媒體通信,制定了系列標準,即H.32x族,該系列標準使得在現有通信網絡上進行視頻會議成為可能,不論是電路交換網絡或分組交換網絡,包括N-ISDN、B-ISDN、有服務質量保證的LAN網絡和無QoS(服務質量)保證的分組網絡PBN(packet Based Networks),及全球交換電話網(GSTN,Global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和無線網絡等。目前ITU-T的H.32x族包括H.320~H.324共5個,其適用的網絡詳見下表0-1。
表0-1:ITU-T的H.32x族
一、歷史淵源
其實,ITU-T多媒體通信的系列標準H.32x的產生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它是人們追求可視通信的結果,從可視電話、會議電視到多媒體通信;圖像從黑白靜止到彩色活動;場景從點-點通信到點-多點通信;適應的網絡從當初的單一的電話網絡到現在的各種網絡。
1964年,貝爾實驗室研制出最早的可視電話Picture Phone MOD-I,傳送黑白靜止硬拷貝圖像,圖像和話音采用分時傳送。上世紀70年代,在匹茲堡和芝加哥間開始用于商業服務,采用Picture Phone MOD-II,提供黑白靜止或活動的點對點電視會議業務。80年代,日本制訂了可視電話的TTC標準,在模擬電話網上傳送黑白靜止圖像,顯示屏清晰度100×100,5~6秒傳送1幅圖像。90年代,ITU提出了電視會議、可視電話的H.261建議,1990年10月通過,后來陸續發布了H.26x(目前x=1、2、3、4)系列。實質上H.26x系列是一種適應于電視會議系統的,視聽業務的壓縮編碼技術。此后,ITU開始制訂了H.32x系列標準,對電視會議系統的性能指標、壓縮算法、信息結構、控制命令、規程和組建電視會議網的原則作了完整的規定,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通信的系列標準。
二、H.32x族的協議框架
從整體上來說,H.32x是一個框架性建設,它涉及到終端設備、視頻、音頻和數據傳輸、通信控制、網絡接口方面的內容,還包括了組成多點會議的多點控制單元(MCU)、多點控制器(MC)、多點處理器(MP)、網關(完成和PSTN/ISDN/PBN/GSTN網絡的互通,負責媒體格式轉換和信令適配)以及關守(負責端點登記、地址解析、帶寬管理和呼叫接納控制)等實體。
由于ITU-T的H.32x族是一系列用于多媒體通信的標準,那么每一標準又是一個協議棧,它將使用到其它的協議標準,成為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視頻編解碼標準ITU-T的H.26x系列、音頻編解碼ITU-T的G.7xx系列、連接控制的標準ITU-T的H.2xx系列、數據應用的ITU-T的T系列等;還包括IETF等制定的IP技術的相關標準,如RSVP(資源預留協議)、RTP/RTCP(實時傳輸協議)、RAS(注冊、許可、狀態)等等。當然,并非H.32x族中都要全部使用上述所有協議標準,而是依據不同的應用需求所選用,有的是必選,有的是可選。H.32x所涉及到的協議棧的內容詳見下表2-1。為了使大家對H.32x協議棧有一個輪廓,表2-2給出了H.320~H.324所用的主要協議。
表2-1:ITU-T的H.32x協議棧內容
表2-2:H.320~H.324所用的主要協議
三、H.32x系列
1、H.320概況
H.320標準是ITU-T于1990年制定的最早一部適用于N-ISDN(速率從56Kbps到2Mbps)的多媒體通信標準。由于窄帶ISDN網是一種基于電路交換的網絡,所以H.320標準主要滿足和適應電路交換的特性,因而H.320標準的視頻會議被廣泛用于VSAT、DDN、ISDN等電路交換網絡。電路交換的特點是面向連接、傳輸速率和時延穩定、時延小、誤碼率低,因此視頻會議的質量容易得到保證。但它的缺點是連接固定,除ISDN網上是可以進行拔號外,其他網絡的應用都必須進行點對點的永久連接,帶寬利用率較低,開放性很差,設置聯接也不方便。從1993年開始,在我國引進建設的視頻會議網,絕大部分都采用H.320標準視頻會議,并建立在VSAT、DDN、E1專線、ISDN等網絡上,極大地限制了視頻業務的進一步拓展。
H.320視頻標準是早期視頻會議的最重要的標準,該標準包括對視/音頻的壓縮和解壓、視/音頻流傳輸、多點會議管理、會議加密、遠程會議控制等的規定。H.320視頻標準還包括了H.200視聽業務系列標準(以傳送活動圖像為主的通信業務)和T.120數據會議系列標準(以傳送靜止圖像和會議數據的通信業務)。
H.320視頻標準分為6個部分,即通用系統部分、音頻系統部分、多點會議部分、會議加密部分、數據/遠程攝像機控制FECC部分和T.120數據會議部分,如圖
圖
表
圖
2、H.323概況
為了能在不保證服務質量(QoS)的分組交換網絡上展開多媒體會議,由ITU的第15研究組SG-15于1996年通過H.323建議的第一版,并在1998年提出了H.323的第二版。H.323制定了無QoS(服務質量)保證的分組網絡PBN(packet Based Networks)上的多媒體通信系統標準,如X.25網、幀中繼網和IP網等。IP分組網絡主宰了當今的桌面網絡系統,包括基于TCP/IP、IPX分組交換的以太網、快速以太網、令牌網、FDDI技術。因此,H.323標準為LAN、WAN、Internet、因特網上的多媒體通信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和保障。
目前在國際上,比較有景響的IP電話方面的協議就包括ITU-T提出的H.323協議和IETE提出的SIP協議,若和其它的IP技術如IETF的資源預留協議RSVP相結合,就可以實現IP網絡的多媒體通信。H.323能夠保證所有H.323兼容設備的互操作性。更高速率的處理器、日益增強的圖形器件和強大的多媒體加速芯片使提PC成為一個越來越強大的多媒體平臺。H.323可提供PBN與別的網絡之間進行多媒體通信的互連互通標準。許多計算機、網絡通信公司,如Inter、Microsoft和Netscape都支持H.323標準。H.323標準包括在無QoS保證的分組網絡中進行多媒體通信所需的技術要求。這些分組網絡包括LAN、WAN、Internet/因特網以及使用PPP等分組協議通過GSTN或ISDN的撥號連接或點對點連接。
H.323標準協議棧包括:圖像編碼主要有兩種,即H.261和H.263,音頻編碼主要有6種,即G.711、G.722、G.723.1、G.728、G.729和MPEG audio,G.711為必選,具體詳見下表
表
欲詳細了解H.323的請進入。
3、H.324概況
H.324針對通過模擬電話線(POST)使用V.34 Modem連接同時共享聲音、視頻和數據會議而制定的(也可以在無線網絡上使用),并給出了一個在這些條件下互操作的方法。其標準協議棧包括詳見下表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