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波分復用(CWDM,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統,是WDM系統的一種技術形式,是相對于密集波分復用(DWDM)系統而言,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使用波長的波道間隔的不同,CWDM具有小于 50 nm卻大于1000 GHz的通路波長間隔,而DWDM是具有小于或等于1000 GHz通路波長間隔。這是由ITU-T相關建議為CWDM系統做出的規范要求,而我國根據ITU-T的建議轉化為我國的標準,并結合我國通信網絡的具體情況,制定了CWDM系統的通信行業標準。下述對CWDM系統直接相關的主要技術標準規范情況介紹如下。
欲更多了解粗波分復用(CWDM)系統介紹的請進入。
一、ITU-T建議G.964.2
在2002年6月13日ITU-T 批準發布了建議G.694.2《Spectral grids for WDM applications: CWDM wavelength grid(WDM應用的光柵格:CWDM波長柵格)》中,定義了18個從1270nm~1610nm、間隔為20nm的CWDM的標稱中心頻率柵格,其波長應用涵蓋了單模光纖系統的O、E、S、C、L等五個波段。G. 694.2建議的目的是提供波長柵格的定義,以支持粗波長劃分復用(CWDM)應用。這種柵格的設計目的是允許多個波長的同時傳輸,并有足夠的間隔,以允許使用非冷卻光源。
在2003年1月的會議上考慮到上海貝爾等公司提出的提案,該文稿提出將最大波長偏移改為不對稱的(-5.5~+7.5) nm,以解決激光器波長的標稱溫度與實際工作溫度不同所造成的波長差異問題。但是經過會議討論,最后同意將G.694.2的波長上移1nm,即修改為1271nm/1291nm/.../1611nm等。鑒于此,在2003年12月14日ITU-T 又批準發布了修訂版的建議G.694.2《WDM系統的光譜柵格:CWDM系統的波長柵格》。該版本中的波長柵格移動了1 nm,以與當前的行業實踐相一致,同時保持對稱的標稱中心波長偏差。該建議由6章和2個附錄所組成,若要具體了解該建議具體內容請查閱下附件1。
附件1:G. 694.2(12/2003)《Spectral grids for WDM applications: CWDM wavelength grid》
欲具體了解G.964.2建議給出的18個中心波長介紹的請進入。
二、ITU-T建議G.695
1、G.695的版本情況
ITU-T最早是在2004年2月22日批準發布了G.695《Optical interfaces for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applications(CWDM應用的光接口)》建議書。目前已歷經了6次修訂,最新版本是2018年7月22日發布的第7個版本,其各版本發布的時間詳見下表2-1。
表2-1:G. 695建議的版本情況
2、G.695的內容
2018年版本G.695建議書為具有多達16個信道和高達50 Gbit / s的粗波分復用(CWDM)應用的物理層接口提供光參數值。應用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定義,一種使用多通道接口參數,另一種使用單通道接口參數。指定了單向和雙向應用。該建議書的新版本中,增加了4通道PAM4 50G短距離“黑盒子”應用的應用代碼,適用于攜帶FOIC2.4(跨越四個物理通道的200G頻帶)。
該建議適用于使用單模光纖網絡應用的粗波長分復用(CWDM)光纖線路系統的光接口。它定義并提供物理點對點和環形CWDM系統應用的光接口參數值,其主要目的是實現橫向(多廠商)兼容接口。該建議書的主要內容是由9章和4個附錄所組成,若要詳細了解該建議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2。
附件2:G.695(07/2018)《Optical interfaces for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applications》
欲具體了解G.965建議應用代碼分類與參數值介紹的請進入。
三、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326
我國曾在2004年的9月10日發布了YD/T 1326-2004《粗波分復用(CWDM)系統技術要求》,但由于標準的相關條件并不成熟,該標準并沒正式出版。后來工信部在2013年4月25日發布了新修訂的YD/T 1326-2013《粗波分復用(CWDM)系統技術要求》,并于2013年6月1日開始實施。同時代替了2004年版本YD/T 1326-2004,與其相比的主要技術變化匯總于下表3-1中。
表3-1:YD/T 1326-2013與YD/T 1326-2004相比的主要變化
該標準規定了波長間隔為20nm的等通路間隔、通路數目多達8波、通路速率高達10G的粗波分復用系統的技術要求,包括光波長區的分配、光接口分類、參數定義及參數值、監控通路、網絡管理和系統保護等。適用于承載非歸零碼(NRZ)1.25G、非歸零碼(NRZ)2.5G和非歸零碼(NRZ)10G速率等級的信號,在ITU-T G.652光纖(包括A,B,C,D 四種)中傳輸的單纖單向點對點粗波分復用系統。單纖雙向、帶光分插復用或在ITU-T G.655光纖和ITU-T G.653光纖中傳輸的粗波分復用系統可以參照執行。該標準的主要內容是由12章和3個資料性附錄所組成,其章節與附錄的名稱詳見下表3-2中,若要詳細了解該標準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3。
表3-2:YD/T 1326-2013的目錄
附件3:YD/T 1326-2013《粗波分復用(CWDM)系統技術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YD/T 1326-2013是參照當時的G.694.2和 G.695而制定的,但由于G.695在2015年和2018年又進行了兩次的修訂,因此YD/T 1326-2013標準規定的內容要滯后些。
四、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327
我國當時的信息產業部在2004年9月10日發布了YD/T 1327-2004《粗波分復用(CWDM)器件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并于2005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
該標準等效采用美國Telcordia GR-1221-CORE (1999)、GR-1209-CORE (2001)要求,規定了CWDM器件可靠性試驗;其附錄A等同采用了ITU-T G.694.2 (2003)。該標準規定了CWDM器件的相關定義和分類、技術要求以及試驗方法;規定了檢驗規則及標識、包裝、運輸和貯存要求,適用于CWDM器件。該標準的主要內容是由7章和1個規范性附錄所組成,其章節與附錄的名稱詳見下表4中,若要詳細了解該標準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4。
表4:YD/T 1327-2004的目錄
附件4:YD/T 1327-2004《粗波分復用(CWDM)器件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五、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463
我國當時的信息產業部在2006年6月8日發布了YD/T 1463-2006《粗波分復用(CWDM)系統測試方法》,并于2006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其是與YD/T 1326-2004配套使用(說明該標準該修訂了)。
該標準規定了開放式二纖雙向CWDM系統的測試方法,包括CWDM系統的各參考點光性能參數、保護倒換方式、保護倒換準則和時間、系統傳輸性能、子速率透明復用器的功能和性能、光監控通路的性能、網元管理系統功能測試等具體內容(暫不考慮OADM配置的情況)。適用于CWDM系統測試。對于企業專網等網絡邊緣應用,其測試內容和項目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該標準的主要內容是由9章組成,其章節的名稱詳見下表5中,若要詳細了解該標準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5。
表5:YD/T 1463-2006的目錄
附件5:YD/T 1463-2006《粗波分復用(CWDM)系統測試方法》
對于粗波分復用(CWDM)系統直接相關的主要技術標準規范,目前主要由上述的內容,望遵照執行。由于國內標準的制定和修訂的滯后性,因此應使用最新的ITU-T 相關建議。
欲進一步了解WDM系統工程建設標準情況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