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技術是在不斷發展演進之中。在1999年ITU-T發布了第一代ADSL的建議書G.992.1,緊接著在2002年就發布了第二代ADSL的建議書G.992.3(簡稱為ADSL2),后又于2003年就發布了頻譜擴展的第二代ADSL建議書G.992.5(簡稱為ADSL2plus,我國稱為ADSL2+)。ADSL這些技術的演進,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其數據傳輸速率,以適應其用戶對高速數據業務的接入。由于ADSL接入技術后來受到光接入網的沖擊,目前沒有大的發展了。
欲具體了解ADSL技術介紹的請進入。
欲詳細了解ITU-T相關ADSL技術建議書情況介紹的請進入。
一、引述
1、關于ADSL2
事實上,ADSL2是在第一代ADSL技術的基礎上的發展演進,G.992.1與G.992.3兩者相比,ADSL2應該是有兩大突出特點:一是提高了系統的凈數據傳輸速率,由原來的上行640kbit/s、下行6144kbit/s提高到上行800kbit/s、下行8Mbit/s。二是增加了傳輸模式的支持,由原來的僅支持ATM傳輸模式和STM傳輸模式,又增加了PTM傳輸模式(IP包)。這兩大特征是與ADSL2采取了更為有效的調制、減少幀的開銷、采取更高的編碼增益、提高初始化狀態機的性能、采取增強性的信號處理算法等技術相關,從而提高了ADSL系統的傳輸能力和傳輸性能。
欲詳細了解ADSL2相關特性簡介的請進入。
G.992.1建議書《不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收發器》在2004年已經被轉化為我國國內標準YD/T 1323《接入網技術要求-不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但G.992.3建議書《第二代不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2)收發器》并未在我國進行標準的直接轉化。若要詳細了解G.992.3建議書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1-1。注意,該附件僅是G.992.3建議書的主體,ITU-T在對G.992.3建議書出版時分為兩部分,其中的附錄C《ADSL數據業務與ISDN ( G.961附錄 III)業務在同一線對上同時傳輸的規范要求》另行專門出版發行。
附件1-1:G.992.3(04/2009)《第二代不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2)收發器》
欲詳細了解YD/T 1323規定的第一代ADSL技術要求的請進入。
2、關于ADSL2+
ADSL2+完全繼承了ADSL2系統的技術特征,G.992.3與G.992.5兩者相比,ADSL2+的突出特點是擴展了ADSL2系統的線路傳輸頻譜,由原來上限的1.1MHz擴展至2.2MHz,翻了一倍,這樣使其ADSL2+的下行凈數據傳輸速率也擴大了一倍,即達16Mbit/s以上。因為G.992.5僅僅是對G.992.3的頻譜擴展,其它沒有大的技術改進,所以并沒有被稱之為ADSL3而是稱之為ADSL2+。
G.992.5建議書《頻譜擴展的第二代不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2+)收發器》在2006年被轉化為國內標準YD/T 1530《接入網技術要求-頻譜擴展的第二代不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2+)》。我國之所以沒有對G.992.3進行標準轉化,是因為在YD/T 1530中已經包含了ADSL2的所有技術內容。下述將依據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530對ADSL2/ADSL2+(為了表述的方便下簡稱ADSL2+)的相關技術要求進行簡要介紹,若要詳細了解該通信行業標準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1-2。注意,YD/T 1530的編制是修改采用了G.992.5建議書;而且在表述中有些條款并沒有直接給出內容,而是直接引用G.992.3的條目。因此在查閱附件1-2時應結合附件1-1了解。
附件1-2:YD/T 1530-2006《接入網技術要求-頻譜擴展的第二代不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2+)》
欲詳細了解YD/T 1530標準情況介紹的請進入。
二、ADSL2+系統的相關功能要求
1、功能模型
在YD/T 1530標準中,首先分別介紹了傳輸協議特定匯聚子層TPS-TC(Transmission Protocol Specific TC)、物理媒質特定匯聚子層PMS-TC(Physical Media Specific TC)、物理媒質相關子層PMD(Physical Media Dependent)和管理協議特定匯聚子層MPS-TC(Management Protocol Specific TC)的功能要求,這些都是ADSL2+系統的收發器單元(ATU)的功能模塊。ADSL2+系統收發器單元(ATU)的功能模塊和接口如下圖2-1所示。
圖2-1:ADSL2+系統收發器單元(ATU)的功能模型
2、功能要求
這四個功能模塊在ADSL2+系統中的基本功能匯總于下表2-2中。而YD/T 1530中分別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具體詳見附件的內容。
表2-2:TPS-TC、PMS-TC、PMD與MPS-TC的基本功能
三、ADSL2+系統的傳輸性能要求
1、概述
對于ADSL2+系統的傳輸性能要求是針對特定的仿真環路特性和噪聲特性定義的。在YD/T 1530中共定義了7種環路模型,包括了5種美國線規26AWG和2種ETSI的PE0.4線規。關于噪聲其包括白噪聲、ISDN-BRI近串、HDSL近串、ETSI 噪聲(FB)、脈沖噪聲、ADSL2+自串擾和射頻干擾(RFI)等。通常情況下ADSL2+系統的傳輸性能要求均是在ADSL2+系統的誤碼率不大于10-7為前提。
另外,在ADSL高速率情形時,系統傳輸的凈數據速率是與線路環路長度密切相關的,兩者是成反比的。ADSL系統的線路長度有物理長度、電氣長度和環路的長度之分,三者的定義詳見下表3-1。
表3-1:物理長度、電氣長度和環路的長度的定義
2、性能要求
ADSL2+系統的傳輸性能要求主要是規定了ADSL over POTS的性能要求:包括了在各種相應噪聲下的期望凈數據速率及環路長度的對應等。這些性能要求具體詳見附件1-2。另外,YD/T 1530還列出了下述情況下的性能要求,但均為“待定”:ADSL over ISDN的性能要求;與ADSL over POTS頻譜兼容的全數字模式ADSL2+性能要求;與ADSL over ISDN頻譜兼容的全數字模式ADSL2+性能要求;擴展上行頻帶ADSL2+ over POTS的性能要求。
欲詳細了解ADSL系統所使用的線路傳輸頻段及帶寬要求的請進入。
四、ADSL2+系統的電氣性能要求
ADSL2+系統的電氣性能要求同樣包括ADSL over POTS的收發器電氣性能要求;ADSL over ISDN的收發器電氣性能要求;改進與ADSL over POTS頻譜兼容的全數字模式ADSL收發器電氣性能要求;改進與ADSL over ISDN頻譜兼容的全數字模式ADSL收發器電氣性能要求;擴展上行頻帶ADSL2 over POTS的收發器電氣性能要求。包括這些情形下的直流特性、話音頻帶特性、ADSL頻帶特性等。具體性能要求詳見附件1-2。
另外,ADSL高頻帶信號是與POTS/ISDN低頻帶信號同時在線路上傳輸的,這就需要在線路兩端將其隔離,這就需要分離器。在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187《ADSL/VDSL分離器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中對ADSL分離器的技術要求有詳細的規定。
欲詳細了解YD/T 1187關于分離器技術要求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甚高速數字用戶線(VDSL)技術要求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