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tooth特別興趣組(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或稱Bluetooth技術聯盟,始建于1998年9月,是一個非盈利行業協會,它是為藍牙技術的開發、推廣而誕生。藍牙技術是一種短距離的無線通信技術,它首先是由瑞典愛立信公司所發明。全球總部位于美國華盛頓,并在亞太地區和歐洲等設有分部辦公室。
欲詳細了解藍牙技術(Bluetooth)介紹的請進入。
一、藍牙與SIG的由來
1、藍牙的由來
“藍牙”這個名字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哈拉爾國王戈爾姆松(Gormsson),他因兩件事聞名于世:一是在958年統一了丹麥和挪威;二是他的死牙為深藍色/灰色,為他贏得了“藍牙”的綽號。
1996年,愛立信、英特爾和諾基亞三個行業領導者開會,共同計劃了該短距離無線技術的標準化工作,以支持不同產品和行業之間的連接和協作。在這次會議上,英特爾的工程師Jim Kardach建議使用藍牙作為該技術的臨時代號。后來有人引用Kardach的含義:“哈拉爾德Gormsson)國王以合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而出名,正如我們打算通過短距離無線鏈路將PC和蜂窩行業結合在一起。”于是,該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因此而得名,稱為“藍牙技術”。這個命名,也孕育著頗為神奇的前景:對手機而言,與耳機之間不再需要連線;在個人計算機,主機與鍵盤、顯示器和打印機之間可以擺脫紛亂的連線;在更大范圍內,電冰箱、微波爐和其它家用電器可以與計算機網絡的連接,實現智能化操作。
2、SIG的由來
在1996年三巨頭開會之后,由于這種技術具有十分可喜的應用前景,又吸引了東芝、IBM等公司。于是在1998年5月,這五家世界頂級通信/計算機公司經過磋商,聯合成立了藍牙共同利益集團(SIG,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即藍牙特別興趣組,動機是加速藍牙技術的開發、推廣和應用。
此項無線通信技術公布后,便迅速得到了包括摩托羅拉、3Com、朗訊、康柏、西門子等一大批公司的一致青睞,至今全球加盟藍牙SIG的企業公司已達到數千個,其中包括許多世界最著名的計算機、通信以及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企業,甚至還有汽車與照相機的制造商和生產廠家。一項公開的技術規范能夠得到工業界如此廣泛的關注和支持,這說明基于此項藍牙技術的產品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潛在市場。目前其在物聯網中的應用也大顯身手。
二、SIG的愿景與使命
1、SIG的愿景
成立之初,Bluetooth SIG的宗旨是:將致力于支持合作環境和發展計劃,推動和促進Bluetooth無線技術的發展,滿足個人連接需求,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隨著藍牙技術的發展演進,以及當今IT行業的發展,目前SIG的愿景是:致力于沒有線纜連接的互聯世界。SIG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所有想要連接的所有人都應該能夠以一種簡單,安全和無線的方式進行連接。
2、SIG的愿使命
目前,SIG努力于三大任務:規范(不斷開發藍牙技術的功能);認證(推動藍牙技術設備的互操作性);推廣(藍牙技術品牌的擴展與應用)。
三、SIG成員
早期的Bluetooth SIG成員分為各有其獨特權益的三級:創始公司、聯盟公司與應用公司。三級成員的享有的權益詳見下表3-1。當時的創始公司有:Agere、Ericsson、Intel、Lenovo、Microsoft、Motorola、Nokia、Toshiba共8家。
表3-1:早期Bluetooth SIG的三級會員及享有的獨特權益
目前的SIG會員分為準會員和采納者兩級。采納者的會員是免費參加,SIG對其常開大門,目的是更廣泛的推廣藍牙技術品牌。這兩者也分別享有著不同的權益,具體詳見下表3-2。目前的SIG成員眾多,分別是引領電信、計算機、消費電子、汽車、音樂、裝飾、照明、工業自動化和網絡等的行業。他們推動Bluetooth無線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并在他們的產品中實施和推廣該技術,這些產品類型豐富,從手機到打印機,無所不有。
表3-2:準會員和采納者的權益
四、SIG管理架構
1、董事會
董事會是Bluetooth SIG的監督和指導機構。董事會由每個發起者(Promoter)成員公司的一名代表以及為期兩年的準會員董事(AMD,Associate Member Directors)組成。董事會每季度召開一次面對面會議,每月通過電話召開兩次會議。
2、執行團隊
執行團隊是SIG的日常管理機構,與董事會共同努力,確保實現SIG的使命和目標。團隊成員包括首席執行官、首席營銷官、企業規劃副總裁、規范副總裁、財務和人力資源副總裁等。
五、SIG的規范
藍牙規范定義了開發人員用來創建構成蓬勃發展的藍牙生態系統的可互操作設備的技術構建塊。藍牙規范由SIG監督,并由藍牙SIG工作組 定期更新和增強, 以滿足不斷發展的技術和市場需求。也即藍牙技術的標準化及藍牙產品的互操作標準都是由SIG負責研究與開發的,為藍牙生態系統在世界范圍的建立和應用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為此,SIG關于藍牙的規范是由各種類型規范所組成。
1、空中接口規范
在SIG成立不久后,由于定位于該技術為短距離無線通信,屬于無線個域網(WPAN)的范疇,便于IEEE 802.15工作組合作,聯合開發藍牙技術的空中接口規范。因此,在2002年,SIG推出了V1.1版本的規范(稱之為“核心規范”),IEEE 802.15發布了IEEE 802.15.1-2002標準,正式形成了藍牙技術的空中接口(MAC和PHY層)規范。即采用2.4GHz ISM頻段、采用79個信道的跳頻擴頻技術(FHSS)、采用TDD雙工方式等基本的無線特性要求,在2003年SIG對V1.1版本規范進行了改進,推出了V1.2版本,在2005年IEEE也發布了IEEE 802.15.1-2005(IEEE 802.15.1a)修訂版。至此,藍牙技術的空中接口規范已成型,在SIG后續發布的各版本規范中都是以此為基礎的;且IEEE 802.15工作組也沒再參與。
欲詳細了解藍牙技術空中接口規范內容的請進入。
2、核心(Core)規范
SIG后續開發的藍牙技術各版本核心(Core)規范的空中接口均是以V1.2版本為基礎,版本變化推出的是僅是藍牙技術功能的增加與增強。如:V2.0和V2.1版本,主要是推出增強數據率(EDR)功能;V3.0版本,主要是推出高速(High Speed)數據功能;V4.0、V4.1和V4.2版本,主要是推出藍牙低功耗(BLE)功能; V5.0、V5.1和V5.2版本,主要是推出與物聯網應用的相關功能。
欲詳細了解藍牙核心(Core)規范版本變化介紹的請進入。
3、藍牙的其他規范
藍牙核心(Core)規范是藍牙技術的主規范,為了主規范的實現,SIG還開發了各種配套的協議規范。另外,為了藍牙產品的互操作性也需要相應的規范。為此藍牙規范應是各類規范的總稱,以構成不斷發展的藍牙生態系統。藍牙的其他規范應如:應用框架(Profiles)協議、網絡協議等等,主要的具體羅列與下表5-3中。
表5-3:藍牙的其他規范介紹
六、藍牙產品認證
SIG為了推廣藍牙技術,在全球開展藍牙產品的認證工作,以確保藍牙產品的全球的互操作性,形成完整的、健康發展的藍牙生態系統。通過認證的產品可以使用SIG所擁有的藍牙商標,包括文字標記、圖形標記和組合標記等。這些商標如下圖6所示。
圖6:藍牙的各種商標
目前,藍牙SIG大力開發、推廣的藍牙(Bluetooth)技術,是全球無線個域網(WPAN)中的三大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之一,為世界上WPAN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