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制解調(Modem)器,包括調制器和解調器,其功能是分別完成數字信號到模擬信號和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的轉換。其一端與數字終端相連,另一端與公用電話交換網絡(PTSN)的用戶線(交換機的Z接口)相連,這種連接包括下表0所示的功能。最終實現數字終端的數字信號在PTSN上的傳輸。
表0:Modem電話線連接接口的主要功能
下述以數字終端為計算機為參考,對調制解調器(Modem)的分類作一介紹。
1、按外型分類
Modem的形狀大小各種各樣,但歸根到底都不外乎分成以下四類:外接式、內插式、袖珍式和機架式。外接式Modem,或稱作外部Modem,顧名思義,是安置在PC機外部,通過串行口電纜連到機器上。它要求配置獨立的電源。外接式Modem通過RS-232接口連到計算機的串行口上,安裝方便,還配有指示燈,比較適合初學者。內插式Modem又稱為內部Modem,是計算機的一塊擴充卡,它沒有外殼,要插到計算機的一個擴充槽內。這類Modem一般價格便宜,但卡隨機型(總線結構)不同而要求不一樣。袖珍式Modem用于筆記本型計算機。外型較小,攜帶十分方便。機架式Modem主要是為大型信息中心設計的,一般將12臺到15臺Modem集在一塊,裝在一個機架上以便于操作。在我們國內,過去使用的幾乎都是外接式Modem,后來一般使用內插式Modem。另外,無線Modem是一類新產品,近年來也受到越來越多用戶青睞。表1-1列出了四類Modem的主要特點;表1-2和表1-3分別列出了外接式和內插式Modem的優點和缺點。
表1-1:各類Modem比較
表1-2:外接式Modem的優缺點
表1-3:內插式Modem的優缺點
2、按功能分類
我們可以將調制解調器(Modem)分為傳統的Modem和Fax/Modem。傳統的Modem由1954年開始進入市場到現在,速率已經由過去的110bps發展到9600/14400/28800bps以至56kbps。Fax/Modem的流行則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事。開始時Fax/Modem只能簡單地接收傳真,現在完全可以取代傳真機的主要功能。完全符合原CCITT的GII、V.29、V.27ter規范。傳送速率為2400/4800/7200/9600bps。可以在后臺接收傳真甚至可以廣播傳真到多處。信息在計算機內的存儲格式可以是:ASCII、BFX、IMG、PCS、TIFF文件。如果計算機加上掃描儀,則可以完全取代傳真機,這時可由計算機直接輸入輸出,不必再在圖形打印機上打印文稿。
3、按傳送速率分類
Modem的速率有300、1200、2400、9600、14400、28800bps等。9600bps Modem基本速率是2400bps,加上V.24bis(bis是法語,有“再”、“第二版”的意思)四倍數據壓縮能力,所以實際傳送速率為38400bps,相當于2400bps的16倍。
欲具體了解ITU-T建議V系列Modem常用參數的請進入。
4、按使用線路分類
Modem把計算機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后,是通過電話線來實現遠距離傳送的。電話線按提供的服務質量不同又分為以下幾種:
●撥號線(dial-up line):是一般家庭和辦公室使用的電話線,大多數Modem都是利用撥號線連到公共交換電話網(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
●專線(leased line):固定連接兩點,不計算電話的通話次數,也不用撥號,按月租收費。如果是使用兩條銅線的專線,則大多數的Modem只要設置為專線方式便可以使用;但如果使用的是四線,則要買一個四線到兩線的轉換器,否則要購買專門的專線Modem。
●DDS(Direct Digital Service):用于數字網絡,它本身就是傳送數字信號的,所以根本就不用Modem了。
5、按操作狀態分類
Modem按操作狀態可分為兩種:同步和異步。一般我們使用的Modem幾乎都是異步Modem,此時通信雙方一般是微機,以平等的地位交換數據。同步Modem則用于一端是大型機而另一端是微機的場合。
6、按接口分類
外接式和袖珍Modem與計算機連接都是通過RS-232接口實現的。RS-232接口是最常被采用的串行口界面,它是EIA制定的標準,不同計算機可以通用。而內插式Modem完全是插在計算機總線槽內,隨總線結構不同而不一樣。例如,IBM PC系列使用 AT總線或者MCA總線,而Apple公司的計算機使用Nu總線,此外還有EISA、Toshiba、Zenith等總線結構。筆記本型計算機的要求又各不相同,所以目前流行的內插式Modem都是AT總線結構。使用外接式Modem的用戶占絕大多數。
7、按數據壓縮和檢測錯誤方法分類
Modem檢測錯誤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數據傳送100%的正確,而數據壓縮的目的是為了在同樣的速率下傳送更多的信息。廣泛使用的檢測錯誤的方法有 V.42和MNP 1-4;數據壓縮方法有MNP 5和V. 42bis。
MNP 5不是一個國際標準,它是Microcom制定的,稱為微通信網絡協議(MNP,Microcom Networking Protocol),為調制解調器數據通信而專門制定的協議。在V.42bis沒有出現之前被許多廠家采用。它包括MNP 1到MNP 4的檢測錯誤協議和MNP 5數據壓縮協議。MNP 5有兩倍的數據壓縮效率。所以2400bps Modem實現了傳送4800bps的數據。不過MNP 5不是一個國際標準,并不是所有Modem廠家都支持。
1989年原CCITT公布用于數據壓縮的國際標準V.42bis,它有四倍的數據壓縮效率,可將2400bps的Modem提高到實際傳送9600bps的數據量。一般的V.42bis Modem包括了V.42和MNP 5協議。V.42類似于MNP 4檢測錯誤協議。它可以與支持從V.21、V.22、V.23、V.32到V.42、MNP 5標準的任何Modem相連。
欲詳細了解MNP 協議介紹的請進入。
8、軟件Modem
在大家的概念中Modem就應該是由硬件電路構成的。前面我們的敘述也正與此相符合。但這里還有一類很特殊的Modem--軟件Modem。所謂軟件Modem,其實是一段程序(軟件)。它以運行程序的方式代替專用集成電路(ASIC)等硬件來實現數字信號的調制和解調工作。Modem以硬件來實現有其優點,例如調制速率快。在使用Modem訪問Internet時,已普遍采用了調制解調速率達33.6kbps的Modem或56kbps的Modem。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應用場合,要求儀器體積小、重量輕、耗電量少、抗干擾能力強,而這些正是軟件Modem的優勢所在。另外,軟件Modem還有一個硬件Modem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就是它可以支持多種制式,傳輸速率和載波頻率可變,并且這種變化是非常靈活的,只需對調制和解調程序中的相關參數作適當調整即可。因此軟件Modem也有一定的市場應用。如有人也曾用單片機以軟件方式為主實現了一種制式靈活的FSK Modem。在這種Modem的調制部分,先采用直接調頻法將數字信號轉化成兩種不同特征頻率的信號,接著將此信號經“階梯化”處理(以軟件實現),再進行濾波,以產生相應的模擬信號。在解調部分,對所接收到的模擬信號放大、限幅、整形、取樣,然后采用一種“分區判別”的方法(以軟件實現),把它正確地恢復成原數字信號。
對于硬件Modem,Modem的硬件總體結構如下圖8所示。圖中,數據終端接口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數據終端(計算機)與Modem之間的連接。這種連接包括數據終端與Modem之間的電氣連接和數據終端與Modem之間的邏輯連接,具體含義詳見下表8。
圖8:Modem硬件總體結構框圖
表8:關于電氣連接和邏輯連接
對于外部Modem而言,數據終端接口就是RS-232接口,它通過電纜與計算機的串行口相連。
欲進一步了解調制解調技術概念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