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交換系統或稱網絡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它不僅僅是軟交換的交換設備本身,依據軟交換的總體架構,軟交換系統分為四層:業務層、控制層、傳送層和接入層,每一層都涉及到眾多網元。軟交換設備本身僅位于其控制層。
欲更多了解軟交換系統總體架構的請進入。
一、軟交換系統的設備組成
在我國通信行業參考標準YDC 045《基于軟交換的網絡組網總體技術要求》中給出的軟交換系統的體系結構,如下圖1所示。在該體系結構中定義了軟交換系統的組成,包括軟交換網絡本身的設備組成和、軟交換網絡相連接的設備組成及軟交換終端的組成。
圖1:軟交換系統的體系結構
1、軟交換網絡本身的設備
由圖1可知,其中軟交換設備(SS,Soft Switch)、應用服務器(AS,Application Server)、應用網關、媒體服務器、歸屬位置服務寄存器(HLSR,Home Location and Service Register)、信令網關(SG,Signalling Gateway)、中繼網關(TG,Trunk Gateway)、網絡邊界點(NBP,Network Border Point)、軟交換業務接入控制設備(SAC,Softswitch Services Access Control Device)等屬于軟交換網絡側的設備。下表1-1-1給出了軟交換網絡本身相關設備的在網絡中的作用與功能。另外,軟交換設備應該能夠提供,也可以和應用服務器配合提供的功能如下表1-1-2所示;軟交換業務接入控制設備(SAC)接入不同網絡時,其具備的功能如下表1-1-3所示。
表1-1-1:軟交換網絡側相關設備的作用及功能
表1-1-2:軟交換設備所提供的功能
表1-1-3:SAC接入不同網絡所具有的功能
2、與軟交換網絡相連接的設備
需要連接入軟交換網絡的設備有:第三方服務器由第三方運營,需要通過應用網關接入到軟交換。Web 服務器一般放置在Internet網中并通過SAC接入到軟交換網絡。軟交換網絡通過信令網關和智能網進行互通,通過信令網關和中繼網關與No.7信令網和SCN(Switched Circuit Network,電路交換網)網絡進行互通,通過SAC與Internet網進行互通,通過NBP和其他運營商基于NGN的網絡進行互通,如其他運營商的軟交換網絡。下表1-2給出了與軟交換網絡相連接相關設備的作用與功能。
表1-2:與軟交換網絡相連接相關設備的作用與功能
3、軟交換終端設備
軟交換網絡中的終端,包括綜合接入設備(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SIP終端等。可以通過接入網絡通過SAC接入到軟交換;另外IAD或接入網關可以采用隧道方式通過SAC接入到軟交換,具體隧道方式待定。軟交換網絡中SIP終端也可以通過Internet網絡通過SAC接入到軟交換。
二、軟交換系統的接口及協議
YDC 045做出了上述軟交換網絡的設備(或稱為節點或稱為網元)互連的接口命名,以及互連設備間所采用的協議,因此,這里所命名的接口實際上是為了規范接口(互連網元間)所采用的協議。作為下一代網絡(NGN)中的核心系統,軟交換要與網絡中很多的功能實體進行交互,更要與其他網絡相交互。為了便于網絡中各網元的獨立發展,軟交換與其它功能實體間必須采用標準的開放的接口,并采用規范的通信協議。
為此,在YDC 045中,命名的接口共有20種,其接口名稱、接口定義和接口所采用的協議規定,匯等總在下表2-1中;關于對于各種協議的技術要求詳見下表2-2中。
表2-1:軟交換網內網元間接口及采用的協議表
表2-2:所采用協議的技術要求
另外,在YDC 045給出表2-1中網元間接口所采用的協議是最基本最常用到的協議,而在軟交換網絡的實際應用中,將用到更多的協議。為了幫助大家了解和理解,下表2-3給出了軟交換系統所支持的協議按功能的分類;下表2-4匯集了軟交換系統所支持相關協議的功能簡介;下表2-5匯總了所用到的相關縮略語(包括網元名稱和協議名稱)的中英文對照。以供參考。
表2-3:軟交換系統所支持的協議功能分類
表2-4:軟交換系統所支持相關協議的功能
表2-5:網元與協議縮略語的中英文對照
三、軟交換系統的物理接口要求
在YDC 045中定義了20種接口,只是給出了接口的協議及要求,并沒有給出相應接口的物理接口要求。在YD/T 1434-2006《軟交換設備總體技術要求》的第10章給出了軟交換系統的接口要求,包括網絡接口、本地維護接口和與網管中心的接口。對于網絡接口,軟交換系統應支持10/100Mbit/s BaseT自適應接口,作為任選,軟交換系統可以支持 ATM STM-1(155 Mbit/s)接口,其接口要求詳見下表3中。對于本地維護接口和與網管中心的接口及要求也列在表3之中。
表3:軟交換系統的物理接口要求
欲進一步了解軟交換系統接口協議的要求介紹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