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傳送網絡(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的誤碼維護性能目標(MO,Maintenance Objective)是由ITU-T建議M.2401《光傳送網中對投入業務及多運營商國際通路和部分維護的誤碼性能限制和規程》所規定的。
欲更多了解數字傳輸網絡誤碼性能目標分類的請進入。
一、誤碼性能事件和參數
1、SES和BBE
如果傳輸不是無錯的,將通過接收到的與計算出的BIP-8(8位比特奇偶間插)奇偶性信息之間的差異來檢測。此時,負責比較的傳輸原子功能將指示發生了塊錯誤。同時也考慮到感興趣的信號的缺陷狀態,這些塊差錯將被設備管理功能(EMF)進一步處理,導致嚴重誤碼秒(SES)和背景塊誤碼(BBE)性能事件被檢測,這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BIS和維護。一般來說,這些事件的檢測標準是(檢測標準在G.8201第7章中正式定義):
當1秒內超過15%的塊出錯或檢測到缺陷時,就發生一個SES;
當在1秒內被檢測到錯誤塊且不是一個SES時,就發生一個BBE。
從這些事件中,可以得到以下性能參數:
嚴重誤碼秒比(SESR,Severely Errored Second Ratio): 在一固定測試間隔中SES與總可用秒數之比。
背景碼組誤碼率(BBER,Background Block Error Ratio):在一固定測試間隔中,BBE與總碼塊數之比。
用于表征PDH和SDH傳輸誤碼性能的ES事件和與之相關的ESR參數,在OTN中不被認為對性能評估有用。由于高比特率傳輸和光傳輸的物理特性,在FEC校正之前,幾乎每秒鐘都會出現至少一個差錯。經FEC修正后,要么沒有ES,要么數量太多,無法提供對BIS或維護目標有用的信息。
2、FEC糾正的差錯
一個OTN系統,采用FEC方法來改善給定光傳輸條件下的誤碼性能,可以提供額外的參數:即FEC每秒校正的差錯數量(FCE,FEC Corrected Errors)。此參數僅適用于OTUk部分,不適用于ODUk路徑。
二、網絡參考模型
下面介紹ODUk假設參考光通路(HROP)的概念。與G.8201建議規定的一樣,這是一條27 500公里長的路徑,如下圖2所示,最多跨越8個運營商域。從該模型可以區分出四種類型的域:本地運營商域(LOD,Local Operator Domain)、區域運營商域(ROD,Regional Operator Domain)、骨干運營商域(BOD,Backbone Operator Domain)和運營商間域(IOD,Inter-Operator Domain)。域之間的邊界稱為運營商網關(OG,Operator Gateway)。4個BOD和2對LOD-ROD用于最多8個運營商域。
圖2:假設參考光通路(HROP)
三、誤碼維護性能目標(MO)
1、端到端的誤碼維護性能目標
ODUk HROP的端到端性能目標,以及從中派生出的用于實際路徑的目標的規則,其投入使用和維護的路徑,將滿足ITU-T建議G.8201的長期性能目標。ITU-T M.2401規定,ODUk端到端維護性能(MO)目標為G.8201規定的SESR、BBER值的50%。也即G.8201規定的端到端誤碼性能目標(PO)中SESR和BBER數據的一半,如下表3-1所示。
表3-1:ODUk HROP端到端誤碼維護性能目標(MO)
欲具體了解G.8201規定的PO值要求的請進入。
溫馨提示:G.8201在2011年進行了修訂,其規定的PO值也進行了修訂,而M.2401現仍是2003年版本,它使用的是早期G.8201版本規定的PO值。而表3-1的MO值是采用了2011年版G.8201規定的PO值。
2、端到端誤碼維護性能目標的分配策略
基于塊的分配:對于BOD/ROD/LOD三種運營商域誤碼維護性能目標的分配策略與G.8201規定的相同,但額外增加了IOD的分配,即對于兩個運營商域之間的兩個OG之間的區域(IOD),具體分配策略詳見下表3-2-1。
表3-2-1:端到端MO的塊分配策略要求
基于距離的分配:除了IOD之外,每個域都有一個額外的基于距離的分配。根據實際長度,這種基于距離的分配是每100公里0.2%。如果不知道實際長度,則必須使用空中路由距離與路由因子的乘積。其路由因子的取定如下表3-2-2所示。將基于距離的分配添加到塊分配中,以生成運營商域的總分配,即所謂的路徑分配。
表3-2-2:路由因子的取定
欲更多了解假設參考數字通道(HRDP)誤碼維護性能目標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OTN網絡傳輸性能指標要求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