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數字通信網絡傳輸性能指標系列從指標類型特征來分,可分為性能指標(PO)、設計指標(DO)、交工驗收指標(CO)及維護指標和限值(MO)。在這四個類型的指標計算中,誤碼性能的PO(即EPO)是由ITU-T G.821和G.826等建議直接規范的;EMO是由ITU-T M.2101等M系列建議直接規范的。而EDO和ECO的值是沒有直接規范的。EDO應是由EPO導出的。ECO與EDO不同,它不是在參考模型上研究而是與維護指標一樣面向實際電路或通道。它必須依據具體電路或通道的條件和環境,考慮設備提供的損傷余度來計算交付時性能的預期值,從而確定交付指標。但是交付后的通道和復用段,在投入業務或構成投入業務通道的組成部分時,應保證投入業務指標的達到。
欲更多了解數字通信網絡傳輸性能指標系列類型概念的請進入。
SDH通道誤碼性能的投入業務(BIS,bringing into-service)及維護的指標和限值是由ITU-T建議 M.2101《對國際多運營商SDH通道和復用段的投入業務和維護的性能限值》規定的。M.2101的第一次發布是1997年4月,當初為M.2101.1,準備以系列標準發布。第二次修訂是2000年6月,不在以系列標準發布;現行的是第三個版本,是2003年6月發布的。下邊對M.2101規范的SDH通道和復用段的投入業務和維護的性能限值做以介紹,欲更詳細了解的請查閱附件1的ITU-T建議 M.2101標準。
附件1:ITU-T建議 M.2101(2003年版)
欲具體了解我國國內段SDH誤碼性能的投入業務(BIS)及維護的指標和限值的請進入。
二、用于投入業務和維護的SDH通道和復用段的性能指標及限值
1、全程端到端誤碼性能指標:全程端到端誤碼性能指標應以ITU-T G.826(27500km)HRP的EPO為依據。但為了提供適合于維護目的的一些安全系數,用于導出投入業務指標(BISO)的端到端全程通道的性能指標ITU-T建議 M.2101規定采用G.826(27500km)HRP的EPO的50%,即投入業務和維護的端到端國際通道性能指標詳見下表2-1。從表中可以看出,M.2101建議的EPO比G.826建議的指標要嚴化1倍。
表2-1:投入業務和維護的端到端國際通道性能指標
其中的ITU-T G.826(或G.828)建議對應于長期測試的誤碼性能指標要求(測試時間要求不少于1個月),ITU-T M.2101建議指標為系統投入運營時短期驗收測試指標(如24h)。
2、復用段誤碼性能指標:ITU-T M.2101建議的國際復用段性能指標詳見下表2-2。注意的是,ITU-T M.2101建議未對數字段距離作出任何規定。
表2-2:投入業務和維護的國際復用段性能指標
上述的各項指標都為限值。
三、用于投入業務和維護的SDH通道和復用段的性能指標分配策略
1、國際段的分配:依據ITU-T G.826建議,將全程端到端(27500km)誤碼性能總指標的分配取定原則詳見下圖3-1-1;依據ITU-T M.2101建議,數字通道的端到端誤碼性能指標的最大配額取定、國際復用段的誤碼性能指標的最大配額取定分別詳見下表3-1-1、表3-1-2。另外,ITU-T M.2101建議確定了數字通道和數字段,在投入業務和維護時各類指標下的嚴化系數,詳見下圖3-1-2。
圖3-1-1:全程端到端(27500km)誤碼性能總指標的分配原則
表3-1-1:國際數字通道的端到端誤碼性能指標的最大配額取定
表3-1-2:國際復用段的誤碼性能指標的最大配額取定
圖3-1-2:投入業務和維護時各類指標下的嚴化系數
從表3-1-1中可以看出用于維護指標的配額盡管是隨通道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是線性增加,而是分段階梯型增加。而且隨著通道長度的增加,平均單位長度的配額降低,即指標趨嚴格。這是由于要求對用戶提供的服務質量應不隨距離遠近而有太大的差別,而長距離通道結構相對簡單及嚴格的復用段指標提供了長距離通道指標更嚴的可能性。對于陸地復用段不論其長度如何,都應達到相同指標。上述表3-1-1中的通道及復用段長度為實際路由長度,或空間路由距離乘以適當的選路系數(rf)詳見下表3-1-3,兩者取其小者。
表3-1-3:選路系數(rf)
2、我國國內段的指標分配:依據我國通信行業的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對于我國國內段,按照長途網、本地網和接入網,其數字傳輸系統的誤碼性能指標的分配取定詳見下表3-2。
表3-2:我國國內段傳輸系統誤碼性能指標的配額
另外,由于接入網在實際建設中,距離差異較大,各種接入技術可能串接使用,結構復雜程度各異,所以不能以距離平均分配誤碼指標。為此,我國采用了按段分配的原則,即把按表3-2中分配給接入網的6%的指標分到接入網的各段(饋線/配線/引入線),具體詳見下圖3-2(圖中,SN為業務節點;CPN為用戶駐地網;DP為分配點;FP為靈活點。)。
圖3-2:接入網的誤碼性能指標的分配圖
四、性能限值的計算方法
這里規定的限值是用于指明在投入業務和維護期間需要采取的行動。網絡保持這些限值應當達到規定的性能指標。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033《傳輸性能指標系列》中規定了性能限值的計算方法和過程。把性能限值分為3種類型:投入業務(BIS);保持網絡運行(維護);系統恢復(修理后性能)。YD/T 1033分別給出了這3類限值的數字通道和復用段的計算過程。
欲詳細了解我國國內段誤碼性能限值的實際計算方法的請進入。
595.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