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導線(Earthing Conductor)也稱接地導體,我國相關標準中對接地導體的定義為:在系統、裝置或設備的給定點與接地極或接地網之間提供導電通路或部分導電通路的導體。根據接地系統的組成,接地導線應包括系統/裝置/設備連接到接地排(MET、FEB和LEB)的導線、接地排間及其到接地匯集線的導線(可稱為接地線);總匯流排(MET)到接地體間的連接導線(可稱為接地引入線);及設在各樓層的接地匯集線,等等。
欲具體了解相關通信接地系統介紹的請進入。
我國GB 50689《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中,對通信局(站)的接地導線的材料選型、尺寸及連接要求等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欲詳細了解GB 50689標準具體內容的請進入。
1、接地引入線
接地體與總結地匯集排之間相連的連接線稱為接地引入線(Earthing Connection)。接地引入線不宜與暖氣管同溝布放,埋設時應避開污水管道和水溝,且其出土部位應有防機械損傷的保護措施和絕緣防腐處理。與接地匯集線連接的接地引入線應從地網兩側就近引入。高層通信樓地網與垂直接地匯集線連接的接地引入線應采用面積不小于240mm2的多國銅線,并應從地網的兩個不同方向引接。接地引入線應避免從作為雷電引下線的柱子附近引入。作為接地引入點的樓柱鋼筋應選取全程焊接連通的鋼筋。接地引入線選用的材料型式及規格尺寸要求匯總于下表1中。
表1:接地導線的材料選型及規格尺寸要求
2、接地匯集線
接地匯集線(Mail Earthing Conductor)指作為接地導體的條狀銅排或扁鋼等,在通信局(站)內通常作為接地系統的主干線,按敷設方式可分類為水平接地匯集線、垂直接地匯集線、換線接地匯集線或條形接地匯集線。
接地匯集線宜采用環形接地匯集線或接地排方式。環形接地匯集線宜安裝在大樓地下室、底層或相應的機房內,移動通信機房或其它小型機房可設置在走線架上,其距離墻面(柱面)宜為50mm;接地排可安裝在不同樓層的機房內。接地匯集線與接地線采用不同金屬材料互連時,應防止電化腐蝕。接地匯集線可根據通信機房布置和大樓建筑情況在相應樓層設置。接地匯集線選用的材料型式及規格尺寸要求也匯總于表1中。
3、接地排
接地排(Earthing Bar)也稱匯流排,是指與接地母線(或接地匯集線)相連,并作為各類接地線連接端子的矩形銅排。根據所處的位置不同,可分為總接地排(MET)、樓層接地排(FEB)、局部接地排(LEB)和電纜入口接地排(CEEB),它們的定義詳見下表3。從其定義可知其用途。接地排通常用采用截面積不小于90 mm2的銅排來制作。
表3:各類接地排的定義
4、接地線
通信局(站)內的各類接地線應根據最大故障電流值和材料機械強度選擇。嚴禁在接地線中加裝開關或熔斷器。接地線布放時應盡量短直,多余的線纜應截斷,嚴禁盤繞。多股接地線與匯流排連接時,必須加裝接線端子(銅鼻),接線端子尺寸應與線徑相吻合,壓(焊)接牢固,應確保電氣連接良好。接線端子與匯流排(匯集線)的接觸部分應平整、緊固,無銹蝕、氧化,不同材料連接時應涂凡士林或黃油防銹。一般接地線宜采用外護套為黃綠相間的阻燃電纜,也可采用接地線與設備及接地排相連的端頭處纏(套)上帶有黃綠相間標識的塑料絕緣帶。接地線與匯流排(匯集線)的連接處有清晰的標識牌。各類接地線選用的材料型式及規格尺寸要求也匯總于表1中。
5、相關數據
根據其它資料有下列相關數據,僅供參考:對于埋入地下的接地導線的截面不得小于下表5-1的要求。交流保護地線導線的選型及尺寸與其相線材料有關,具體詳見下表5-2;另外ITU在1974年出版的《電信裝置的接地手冊》中,對于保護地線的截面尺寸規定是按其保護裝置的工作電流大小確定的,詳見下表5-3。
表5-1:埋入土內的接地線的最小截面(mm2)的要求
表5-2:交流保護地線的選徑要求
表5-3:ITU有關保護地線的截面尺寸規定
欲進一步了解有關接地體相關參數要求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