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內通信電纜(也稱市話電纜)的配線方式有直接配線(又稱直通配線)、復接配線、交接配線和自由配線四種基本方式。此外還有補助配線,它是直接、復接和交接混合使用派生出來的配線方式。直接配線、復接配線和自由配線的特點是從市話局到各個用戶分線設備的電纜線路中間沒有交接箱;交接配線是從市話局到各個用戶分線設備的電纜線路中間裝有交接箱,市話局到交接箱的主干電纜與交接箱到用戶之間的配線電纜在箱內用跳線可以進行轉接,以提高電纜線對的利用率和通融性。補助配線除部分線對采用直接或復接外,還有少量的補助線對,需經過補助箱或連絡補助箱一類的接續設備轉接。
一、直接配線方式(直通配線)
直接配線方式的基本方法是從市話局(分局、支局或電話站)引出的主干電纜不經過交接設備、電纜間和各個分線設備間,線對都不復接,直接分配到分線設備,其電纜芯線線序依次連續地進行配線。如1號分線盒線對序號從1~10,2號分線盒線對序號是11~20,3號分線盒線對序號是21~30,4號分線盒線對序號是31~40,5號分線盒線對序號是41~50,前后兩分線盒之間線對序號相互不重復,即同一編號的線對與主干電纜具有一對應的關系。同時,由于電纜總對數只有50對,采用10對線的分線盒,此條電纜前后最多只能進行5次的分線。不同于復接配線,由于相鄰兩分線盒有部分線對重合,采用10對線的分線盒,可進行7次分線。直接配線的特點:從市話局到各分線設備間無復接線對。其優缺點詳見下表1。
表1:各種交接與配線方式的優缺點比較
電纜容量一般在裝設分線設備處或電纜分支點,結合電纜標稱對數和用戶數量等具體條件進行遞減。在設計中為了使施工和維護簡便,分線設備和電纜的線序分配按用戶集中的程度一般以5對或10對為單位進行分線,以便于記憶和管理。直接配線是現今用戶電纜線路主要采用的方式之一。
二、復接配線方式
復接配線方式是指電纜中的部分或全部線對間互相復接,即一對電纜芯線分配到幾個配線點或饋線處,使它可以在幾個地點靈活地接出,如圖2所示。根據在電纜網路中復接的段落不同,分為電纜復接和分線設備復接兩種類型。在使用時,同一配線區或主干電纜可以單一使用上述的一種,也可兩類復接形式混合使用。在新建的市話網中很少采用復接配線方式,這里不再贅述。圖中0.5×50表示線徑為0.5mm,線對是50對的電纜;#1 10表示1號分線盒,總共分線對數量為10對;1~10表示電纜線對序號從1~10。
圖2:復接配線方式示例
三、交接配線方式
從市話局到各分線設備之間裝有中間的接續設備--交接箱,分線盒(箱)內的各線對與終端局出來的主干電纜必須通過交接箱內的跳線連接才能接通。交接箱后的配線電纜一般不復接,即一般采用直接配線方式。是當今用戶電纜主要采用的配線方式之一。其優缺點也詳見表1。
交接配線按目前較常使用的分為五種交接方式。即一次交接法(又稱簡單交接箱法或兩級電纜交接法)、交接間法(又稱三級電纜交接法)、緩沖交接法(實際是部分交接的一種形式)、環連交接法(又稱箱間連絡線交接法)和二等交接法。這些交接方法都是在電纜線路中間裝設交接設備,再接到分線設備進行配線的基本方式。
1、一次交接法
一次交接法,又稱簡單交接箱法或兩級電纜交接法。又分為不等比交接和等比交接兩種情況,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不等比交接。
1)不等比交接法:不等比交接法即主干電纜和配線電纜的容量不同。一般情況,主干電纜容量小于配線電纜容量,配線電纜容量與主干電纜容量比例約為1.3︰1~2.0︰1,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交接方式。有時主干電纜的容量亦有大于配線電纜容量,多數主干電纜在相鄰交接箱有重復復接,以提高電纜芯線使用率,但采用不多。不等比交接法具體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主干電纜容量小于配線電纜容量,如圖3-1-1(a)所示;二是主干電纜容量大于配線電纜容量,如圖3-1-1(b)所示。這兩種情況各自的特點詳見下表3-1;它們優缺點比較也在表1中。
圖3-1-1:不等比交接法示例
表3-1:不等比交接法兩種情況的特點
2)等比交接法:等比交接法即主干電纜和配線電纜的容量相同。較少采用,如圖3-1-2所示。其特點是:相鄰交接區的主干電纜部分復接;如圖3-1-2中,兩區的配線電纜可選用主干電纜150對中的任意線對;末段主干電纜增大為150對。
圖3-1-2:等比交接法示例
2、交接間法
交接間法又稱三級電纜交接法,如圖3-2所示。其特點是:增加一級交接設備(采取全部交接);所有二級交接設備的主干電纜均由交接間引出;用戶需經過兩次跳線連接。其優缺點也詳見表1。部分交接的優缺點與全部交接基本相同,但采用部分交接使交接間容量減小,降低工程費用,避免較固定的用戶多經過了一次跳接,部分交接的線對應以整數倍接入交接間,以便維護。
圖3-2:交接間法示例
3、緩沖交接法
緩沖交接法實際也是部分交接的一種形式,如圖3-3所示。其特點是:適當地點增設緩沖交接間(或交接箱);各交接箱的主干電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直通市話局,一部分由緩沖交接間接來;緩沖交接間和附近的交接箱可合并;交接間和各交接箱間有主干電纜相連。其優缺點也詳見表1。
圖3-3:緩沖交接法示例
4、環連交接法
環連交接法如圖3-4所示。其特點是:各交接箱均有直達市話局的主干電纜;各交接箱間有連絡電纜或與其它電纜合并敷設;可適當擴大各交接箱的容量。其優缺點也詳見表1。
圖3-4:環連交接法示例
5、二等交接法
二等交接法如圖3-5所示。其特點是:采用一、二等交接箱供應一個或二個交接區(今后可分割)的用戶(主干電纜線對全部交接);一等交接箱的主干電纜直通市話局,二等交接箱的主干電纜由一等交接箱接來;二等交接箱的用戶必須經過一等交接箱的跳線連接。其優缺點也詳見表1。
圖3-5:二等交接法示例
對于交接配線通常有以下要求:
其一,要求交接區界限固定不變,以避免由于交接區的變換而帶來的種種不便。其二,主干電纜與配線電纜是不同的滿足年限,主干電纜一般為5年左右,配線電纜為10年左右,可根據需要分別單獨建設和調整。其三,配線電纜和主干電纜容量的比例關系一般為1.3︰1~2.0︰1,按實際需要來取定相應比例。其四,交接區內的配線電纜一般不宜復接。在今后市話電纜線路網的設計和維護中,均應按上述要求來處理。
四、自由配線方式
自由配線方式是根據用戶需要(包括數量和地點)來確定裝設分線設備的時間和位置,并選定接線端子數量。它可在配線電纜的任意地點,隨時接出任意線對,以滿足用戶要求,其電纜芯線一般不復接,線序可以不連續排列。自由配線的電纜容量,配線電纜的滿足年限一般設為10年,其最小容量不宜少于30對,最大容量為100對。
其特點是:在采用全塑全色譜電纜和開放型分線設備配線時選用,其特點是對配線地點、線序分配和線對數量可以任意安排極為任意自由的配線,電纜不宜過于頻繁遞減,要從通融性和經濟性來綜合考慮。自由配線方式的電纜芯線使用率,從理論上可以達到100%,但考慮留有一定富余度,電纜芯線使用率一般取定為70%~90%。其優缺點也匯列在表1中。
五、補助配線方式(活接配線)
采用補助線和補助箱的配線方式,稱為補助配線,也稱活接配線,如圖5所示。補助箱是裝在主干配線電纜末端的分線箱,它用來接入補助線,并通過它來調度補助線。補助線是利用配線電纜中的部分線對構成。圖中1-0.5表示100對電纜線徑是0.5mm。
圖5:補助配線配線圖示例
在我國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GB 51158中對電纜線路工程中對交接區與配線區的安裝做出了相應的規定。
欲詳細了解交接區與配線區標準規定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電纜線路工程建設相關要求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