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合布線系統中,根據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926.2-2009要求,對于水平布線子系統和主干布線子系統所使用的線纜包括光纜和對絞對稱電纜。光纜中使用的光纖又包括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多模光纖又可分為OM1、OM2、OM3類型光纖;單模沒有對類型提出要求,但從給出的指標看出,應是采用的OS1類型的單模光纖。而根據GB 50311-2016的規定,綜合布線系統光纖信道可采用標稱波長為850nm和1300nm的多模光纖(類別為OM1、OM2、OM3和OM4),標稱波長1310nm和1550nm(OS1),1310nm、1383nm和1550nm(OS2)的單模光纖。可以看出,在綜合布線系統中對光纖的使用有了不一樣的分類方法,下述介紹這些光纖類型。
一、概念
我們知道,光纖的分類方法和命名方法種類有多種,主要依據的國際標準是ISO/IEC、ITU-T等。對于命名為A或B類別的光纖是IEC 60793-2標準按按光信號在光纖內的傳輸模式進行規范的。對于綜合布線系統中使用的光纖分類方法主要是依據的ISO/IEC 11801-1標準,兩者命名的類別是由對應關系的。
欲詳細了解光纖的分類方法及命名方法介紹的請進入。
ISO/IEC?11801在2002年9月正式頒布了新的光纖標準等級,將多模光纖重新劃分為OM1、OM2和OM3三種類型,將單模光纖劃分為OS1和OS2,后續版本的11801-1標準中又陸續給出了OM4、OM5類型的多模光纖和OS1a類型單模光纖。劃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適應在一定的長度距離內、在不同的光波段下,以支持一定速率的傳輸帶寬。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其兩個性能指標:傳輸衰減限值(單位:dB/km)與最小模式帶寬(單位:MHz×km);當然對于多模(OM)光纖還在于其纖芯直徑有所不同。
二、光纖類型的指標
下述介紹的光纖(OF)要求應是指成纜后的光纖傳輸性能要求,不同類型的光纖主要是體現在傳輸衰減限值(單位:dB/km)和最小模式帶寬(單位:MHz ? km)兩項指標要求上。
1、GB 50311-2016的要求
我國綜合布線系統的工程建設標準GB 50311-2016《綜合布線系統設計規范》,參照ISO/IEC 11801給出了綜合布線系統中使用的多模光纖(OM1、OM2、OM3和OM4)和單模光纖(OS1和OS2)的衰減值應符合下表2-1-1的規定;其給出了綜合布線系統中使用的多模光纖(OM1、OM2、OM3和OM4)的最小模式帶寬應符合下表2-1-2的要求。
表2-1-1:綜合布線系統中使用各類型光纖的衰減值要求
表2-1-2:綜合布線系統中使用各類型多模光纖的最小模式帶寬要求
根據GB 50311的要求,表2-1中的OS1和OS2是指光纖成纜后的兩種光纜鏈路類型。OS1指的是室內應用光纜(緊套光纜),OS2為室外應用光纜(松套光纜)。
另外,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926.2中,也有上述相應要求,但所給定使用的光纖類型種類與GB 50311相比相對較少。
欲詳細了解上述標準具體要求的請進入:GB 50311;YD/T 926.2
2、ISO/IEC?11801的要求
但在2017年版的ISO/IEC?11801-1《信息技術-用戶建筑群通用布線 第1部分 通用要求》第9.5節中,要求使用的光纖類型有:OM3、OM4和OM5多模光纖和OS1a和OS2單模光纖,它們的衰減限值要求,詳見下表2-2-1;其OM3、OM4和OM5多模光纖最小模式帶寬要求詳見下表2-2-2,表中還給出了在953nm波長時的相應要求。OM3、OM4和OM5分別遵從于A1a.2、A1a.3和A1a.4類光纖,OS1a和OS2遵從于B1.3或B6光纖,成纜后OS1a用于室內,OS2用于室外。
表2-2-1:OM3、OM4、OM5、OS1a和OS2光纖的衰減限值要求
表2-2-2:OM3、OM4、OM5多模光纖的最小模式帶寬要求
另外,在其附錄F中也給出了ISO/IEC?11801-1的早期版本中要求使用的OM1、OM2和OS1類型光纖的規范要求(包括衰減限值與最小模式帶寬),具體詳見下表2-2-3中。
表2-2-3:早期使用的OM1、OM2和OS1類型光纖的規范要求
3、GB/T 18233.1-2022的要求
我國國家標準GB/T 18233.1-2022《信息技術 用戶建筑群通用布纜 第1部分:通用要求》是對ISO/IEC?11801-1:2017國際標準的國內轉化(一致性程度為修改采用(MOD))。在其第10.5節中,同樣給出了OM3、OM4和OM5多模光纖和OS1a和OS2單模光纖的衰減限值要求,詳見下表2-3-1;同樣給出了多模光纖OM3、OM4和OM5的最小模式帶寬要求,詳見下表2-3-2。由表看出,GB/T 18233.1-2022標準對于光纖的傳輸性能要求是與ISO/IEC?11801-1:2017標準的要求完全相同的。
表 2-3-1:GB/T 18233.1對成纜光纖(OMn類和OSn類)的最大衰減要求
表 2-3-2:GB/T 18233.1對成纜多模光纖(OMn類)的最小模式帶寬要求
在GB/T 18233.1-2022中還對OMn類和OSn類光纖的機械特性和環境特性提出了要求。若要詳細了解GB/T 18233.1-2022標準中關于OMn類和OSn類成纜光纖上述性能要求的請查閱下附件。
附件:GB/T 18233.1-2022標準關于要求的原文
欲具體了解GB/T 18233.1-2022標準具體內容的請進入。
三、關于11801-1類光纖與60793-2-x類光纖分類的對應關系
我們知道,對于A類別光纖和B類別光纖的性能要求分別是由IEC 60793-2-10和IEC 60793-2-50標準所規范的。
1、多模纖
在GB/T 18233.1-2022與ISO/IEC?11801-1:2017標準中都指定:OMn多模類OM3/4/5成纜光纖應使用多模、漸變折射率光纖,其光纖應具有標稱50/125μm(纖芯直徑/包層直徑)和數值孔徑。而該類光纖正好對應符合IEC 60793-2-10標準(國內對應標準為GB/T 12357.1)的A1a.2、A1a.3和A1a.4光纖的要求。在我國標準GB/T 12357.1-2015中給出了A1各子類與OM1~4類之間的對應關系(因為該標準版本較早,沒有給出OM5(即對應于A1a.4),詳見下表3-1-1。同時GB/T 12357.1-2015還給出A1各子類與OM1~4類之間的最小模式帶寬的對應關系,詳見下表3-1-2:
表 3-1-1:A1各子類與OM1~4類之間類型的對應關系
表 3-1-2:A1各子類與OM1~4類之間最小模式帶寬的對應關系
欲更多了解A類別光纖類型與特性簡介的請進入。
2、單模纖
在GB/T 18233.1-2022與ISO/IEC?11801-1:2017標準中同時指定:OSn單模類OS1a和OS2成纜光纖應使用符合IEC 60793-2-50標準(國內對應標準為GB/T 9771系列)的B1.3(G.652D)或B6(G.657)類別要求,并成纜后,OS1a用于室內,OS2用于室外。同時,預計當成纜纖的彎曲半徑小于25mm時,建議使用B6光纖。
欲更多了解B類別光纖類型與特性簡介的請進入。
另外,在2024年發布的通信行業標準YD/T 2963-2024《信息通信綜合布線系統場景與要求 數據中心》的附件D中給出了各種類單模與多模光纖的對應關系,包括ISO/IEC?11801-1、IEC 60793-2、ITU-T和我國國家標準之間的對應,分別詳見下表3-n-1和表3-n-2。表中比上述介紹的對應關系更全面些。 表 3-n-1:各種類多模光纖的對應關系 表 3-n-2:各種類單模光纖的對應關系 欲詳細了解YD/T 2963-2024表標準內容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綜合布線系統中光纖布線系統與光纖分類的選用的請進入。
344.3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