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特(bit)
比特(bit)是信息量的度量單位。是由英文“bit”音譯而來。大家知道二進制數是用“1”和“0”(相當于“開”和“關”、“有”和“無”、“是”和“否”)等兩種狀態來表示的數。在“1”和“0”這兩種狀態出現的可能性相等的情況下,“1”和“0”中的一個就是計量信息的最小單位,稱做比特。比特(bit)這個詞是1946年普林斯頓大學的約翰·圖基創造出來的,即“bit”是由binary(二進制)和digit(數字)兩個英文詞取其首和尾而成。1947年美國的C.E.香農用它定義了信息量的通用單位,排除“是”和“否”(即“1”和“0”)之間的不確定性所需要的信息量是1比特,也就是說,一位二進制數所攜帶的信息量為1比特。
2、比特率(bitrate)
比特率(bitrate)是數字傳輸的度量單位。在數字通信系統中,通常用單位時間里傳送信息量的多少來衡量數字通信系統的有效性,它反映了這個系統傳送信息的能力,簡稱“傳信率”,所用的單位稱為比特率,即bit/s(比特/秒),表示每秒能傳送的比特數。比特率常用的單位還有kbit/s(千比特/秒)、Mbit/s(兆特/秒)、Gbit/s(吉比特/秒)等,它們之間的關系詳見下表1。
表2:比特率常用單位間的換算
3、字節(byte)
字節(byte)是數據通信技術中最小的可以按址訪問的單位。在GB/T 14733.5中對“字節”的定義為“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的一組規定數目的二進制數位”。一組規定數目可以是兩位、三位、四位、……,到n位,相應的稱謂兩位字節、三位字節、四位字節、n位字節。GB/T 14733.5給出了二到八位字節和n位字節的相應的英文表示方式,具體列于下表3-1中。我們最常用的8位字節,即8位二進制數作為一組所形成的單元。
表3-1:n位字節相應的英文表示方式
“byte”是由binary和term兩個詞結合的縮寫。注意,各種標準下不同長度的字節的稱謂方法有所不同,例如對于8位長度的多數標準都稱為byte;而對于16位長度的,IEEE標準稱為doublet,有標準則稱為word;等等,具體詳見下表3-2。
表3-2:各種標準下不同長度字節的表示方法
有時也將單位時間里傳送字節的多少來衡量數字通信系統傳送信息的能力,所用單位用Bit/s。注意,為了與比特率(bit/s)的區別,這里用大寫“B”,如66MBit/s,表示66兆byte每秒。
4、波特(baud)
在GB/T 14733.5中對“波特”的定義為“在時間離散信號(或數字信號)中,調制速率的單位或持續時間恒定的信號碼元傳送速率的單位;波特數等于最短信號碼元或單位間隔的持續時間(以秒為單位)的倒數”。數字通信系統中,傳送的符號稱為“碼元”,碼元是構成電碼的元素,是指在數字信道中傳送的數字信號的一個波型符號。波特就是符號速率的單位,每秒傳送一個符號的通信速率就是1波特,單位為1/s。只有在符號為兩種波型來分別表示二進制數“1”和“0”時,波特和比特相同,即波特率和比特率相等。我們也把波特率稱為碼元速率,比特率稱為信息速率,碼元速率與信息速率的理論計算是滿足奈奎斯特準則公式的。
欲更多了解電信傳輸單位知識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