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YD/T 1171-2001版本標準中給出了我國公用IP網絡性能指標的基于假想參考路經(HRP)分配要求(即符合ITU-T G.826建議)。但在2015年版的修訂版YD/T 1171-2015標準中取消了該部分的內容。因為在2009年我國又專門發布了通信行業標準YD/T 2032《IP網絡技術要求--網絡性能指標分配》,YD/T 2032是基于我國IP網絡中不同層次之間,以及網絡互聯情況下不同運營商網絡間的IP網絡性能指標的分配要求。這里下述對YD/T 1171-200 1的分配方法做一介紹,僅供了解。
欲詳細了解YD/T 1171中關于我國公用IP網絡端到端性能指標的請進入。
一、IP性能指標分配原則:
IP網絡一些指標的分配可以基于分配物理層性能的G.826規則。物理層損傷會嚴重影響IP層性能參數IPER和SPR。每個IP層參數的性能損傷隨著傳輸距離和網絡復雜度的增加而增加。“復雜度”指損傷隨著額外選路和排隊過程的增加而增加,或者/并且隨著IP網絡管轄邊界交叉的增多而增加。“傳輸距離”指損傷并非由于選路和排隊過程直接造成的,在IP網設計中很難直接控制。IP網絡的指標分配原則基于下表1所示幾個因素制定。
表 1:IP網絡的指標分配原則基于的因素
不應把計算分配用的原則當作實現的建議。根據所允許的IPTD計算出的選路長度可替代額外的IP路由器,其目的是使網絡運營商運用合理的策略滿足所分配的指標。對于一些參數,包含地球同步衛星的網絡部分可能要接受另外一些塊配額。但一般認為地球同步衛星跨越很長的陸地距離,因此不需要多個IP路由節點和/或傳輸網絡部分。在網絡提供QoS等級1服務時,不考慮傳輸路徑的網絡包含多個地球同步衛星的情況。衛星部分的分配待定。
二、假想參考路徑例子:
在YD/T 1171-2001標準中給出一個驗證端到端性能指標可行性的假想參考路徑(HRP)。這些假想參考路徑僅僅是作為例子,不推薦和提倡任何特定路徑結構。一個數據流中的每個包都沿著一條特定路徑傳輸。滿足不同QoS等級要求的任何數據流,以及符合上述指標分配原則的任何一段路徑都可認為符合該標準。為了協作地達到這些指標,對每個端到端流的標準化的部分都需要分配規則。與分配相關的問題,如接入層、邊緣層和核心層的分配比率等待定。網絡段可表示為位于網絡邊緣的網關路由器以及具有其它角色的若干內部路由器(如核心路由器)云。在這種情況下,HRP等同于RFC 2330中的路徑摘要,如圖2所示。每個網絡的NS包括3層:接入層,邊緣層,核心層。將一個網絡段和另一個網絡段相連的路由器稱為互連網關。
圖 2:假想參考路徑(HRP)
欲具體了解ITU-T規定的假想參考路徑概念的請進入。
三、假設參考路徑上的性能分配
1、網絡設備性能指標分配
位于不同層次的設備對IP網絡具有不同的影響。互連網關的性能特性通常不同于接入網關。表3-1規定了IP網絡不同層的設備性能指標要求,其中丟失率和誤差率指標待定。
表 3-1:典型網絡設備性能要求例子
2、傳輸鏈路性能指標
假設基于距離的組成部分,與實際陸地距離外加一個典型物理路徑到實際距離的修正因子成正比,則路徑長度的計算方法可以與ITU-T建議G.826相同,但可能需要修正距離斷點(break-point)和增效器。這里使用的路徑長度計算方法基于ITU-T G.826。如果Dkm是連接兩個網段的兩個測量點(MP)間的空中路徑距離,則路徑長度計算如下表 3-2所示。
表 3-2:路徑長度計算規則
欲具體了解ITU-T建議G.826規定要求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YD/T 2032標準規定的性能指標分配方法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