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業務在我國的興起和發展,互聯網IP地址的管理成為我國互聯網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1996年國務院成立了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有管理互聯網IP地址之職責,在1998年信息產業部成立后,互聯網IP地址管理歸信息產業部負責。國務院給信息產業部明確的職責之一有“負責全國無線電頻率、衛星軌道位置、通信網碼號和域名、地址等公共通信資源的分配與管理”,并在具體業務部門職責中明確規定“管理因特網域名、地址與國際協調。”因此之后,信息產業部根據確定了的職責要求,加強了對互聯網IP地址的管理,納入了我國電信資源管理的范疇。
為此,信息產業部為了加強對互聯網IP地址資源使用的管理,保障互聯網絡的安全,維護廣大互聯網用戶的根本利益,促進互聯網業的健康發展,特制定《互聯網IP地址備案管理辦法》。該辦法經2005年1月28日信息產業部第十二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并于2005年2月8日以信息產業部令第34號予以發布,自2005年3月20日起施行。
互聯網IP地址資源有其特殊性,它不像傳統的電信網的資源(如無線電頻率、電信碼號等資源)那樣,是由我國根據國際規則(如ITU的電信規則、無線電規則等)自主開發利用、支配分配使用的,且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而互聯網IP地址是由相應的國際組織開發規劃至全球統一使用的一種資源,在我國境內分配使用的IP地址的獲取,通常是直接從亞太互聯網信息中心等具有IP地址管理權的國際機構獲得的。由于我國并不負有IP地址的直接管理權,因此我國實行的是互聯網IP地址備案的管理制度。
《互聯網IP地址備案管理辦法》共有20條和1個附錄。它確立了國家對IP地址的分配使用實行備案管理制度。確立了對IP地址備案實行分級監督管理制度,即信息產業部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公益性互聯網絡單位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IP地址備案實施監督管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對本行政區域內其他各級IP地址分配機構的IP地址備案活動實施監督管理。辦法要求各級IP地址分配機構在IP地址獲取、變更后應當通過信息產業部指定的網站,按照IP地址備案的要求以電子形式按期、如實、完整地報備IP地址信息,并要求各級IP地址分配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的IP地址管理制度。同時提出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公益性互聯網的網絡管理單位(如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等)所使用的IP地址完成報備的相關要求。另外,辦法還明確了若違反本規定應接受相應的處罰。本規定的附錄《需報備的IP地址信息》規定了在報備IP地址時應報備的相關信息,共包括四個方面。若欲詳細了解本管理辦法具體內容的,請查閱附件。
附件:《互聯網IP地址備案管理辦法》(信息產業部令第34號)
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后,繼續加強IP地址的報備管理工作。如在2016年11月28日工信部發出了《關于開展互聯網基礎管理專項行動的通知》(工信部信管函[2016]485號):為落實中央網信辦與我部《關于印發<“加強網站管理 落實屬地責任”工作方案>的通知》(中網辦秘字[2016] 627號),加強網站備案、IP地址、域名等互聯網基礎管理,嚴格落實實名制,我部將組織開展互聯網基礎管理專項行動,并印發了《互聯網基礎管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認真貫徹執行。
欲進一步了解我國電信資源管理范圍與內容的請進入。
107.3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