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固定電話網本地網網路等級結構及各種匯接方式,是遵循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N 088-1998《自動電話交換(數字)網技術體制》所規定的原則。
一、本地網的等級劃分及職能
本地網中一般設置終端交換中心(以下稱端局,用DL表示)和匯接交換中心(以下稱匯接局,用DTm表示)。本地網可僅設置終端交換中心。
本地網中的端局,僅有本局交換功能和來、去話功能。端局直接與用戶連接。根據組網需要,端局以下還可接遠端用戶模塊、用戶集線器、PABX等用戶裝置。根據端局設置地點的差異,可分為市內端局,縣(市)及衛星城鎮端局,農村鄉、鎮端局。他們的功能完全一樣,并統稱為端局。在本地網中負責轉接端局之間(也可匯接各端局至長途局間)話務的交換中心稱為匯接局。若有的匯接局還負責疏通用戶的來、去話務,即兼有端局職能,則稱為混合匯接局(DTm/DL)。在本地網中匯接局是端局的上級局。
二、本地網網路等級結構
依據本地網規模大小、端局的數量,本地網結構可分為兩種:網狀網結構和二級網結構。
1、網狀網結構
本地網中僅設置端局,各端局之間設置低呼損(≤1%呼損率)直達中繼電路群組成網狀網。網路結構如圖2-1所示。各端局所接的遠端模塊(BSU)、用戶數字復用器、用戶集線器或PABX等均屬于端局至用戶終端之間的一部分,一般情況下BSU等至端局應設置低呼損(≤1%呼損率)直達中繼電路群。網狀網結構的本地網中,各端局對所從屬長途局設置低呼損(≤0.5%呼損率)直達中繼電路群。網狀網結構主要適用于交換局數量較少、各局交換機容量大的本地電話網。
圖2-1:網狀網結構示意圖
2、二級網結構
本地電話網中設置端局(DL)和匯接局(DTm)兩個等級的交換中心時,組成二級網結構。二級網的基本結構如圖2-2所示。二級網結構中,各匯接局之間建立低呼損直達中繼電路群。匯接局與其所屬端局之間設置低呼損中繼電路群。在業務量較大且經濟合理的情況下,任一匯接局與非本匯接區的端局之間或者端局與端局之間可設置直達電路群(低呼損電路群或高效電路群)。
圖2-2:數字本地電話網二級網基本結構示意圖
根據業務需要和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在端局以下可設置遠端模塊、用戶集線器或用戶交換機,屬用戶電路的一部分,只對所從屬端局之間建立低呼損直達中繼電路。二級網中各端局與位于本地網內的長途局之間可設置直達中繼電路群(高效直達或低呼損直達),但為了經濟合理和安全、靈活地組網,可在匯接局與長途局之間設置低呼損直達中繼電路群,作為疏通各端局長途話務之用。
三、二級結構的本地網網路組織
當網上各端局間話務量較小時,可按二級網基本結構組成來、去話分區匯接方式的本地網。當各端局容量增加、局間話務流量增大時,在技術經濟合理條件下,為簡化網路組織,可因地制宜地組成去話匯接方式、來話匯接方式或集中匯接的二級網。
1、來、去話匯接方式
來、去話匯接方式,是將本地網分成幾個匯接區,各區分設一個(或一對)匯接局,采取分區匯接方式,轉接區間各端局的來、去話務。各匯接局之間設置低呼損直達中繼電路群形成網狀網。不同匯接區的端局話務一般經發話區的去話匯接局和受話區的來話匯接局兩個匯接局疏通,稱來、去話匯接方式。其接續中繼電路最多不能超過3段。如圖2-2所示。
2、去話匯接方式
在兩個二級網中,當本匯接區中各個端局至另一匯接區中端局的話務量較小,但經匯接后話務量較大,能經濟合理地與另一匯接區的端局設置低呼損電路群時,則采取去話匯接方式,如圖3-2所示,此時在兩端局間申接兩段中繼電路和一個匯接局。
圖3-2:去話匯接方式的二級組網示意圖
3、來話匯接方式
在二級網中,當各端局至其它匯接區的各個端局之間的話務量較小,而各端局至其它匯接區的匯接局之間的話務量較大,能經濟合理地設置其間的低呼損直達電路群,經來話匯接后再至受話端局時,則可采用來話匯接方式組網
采用來話匯接方式組網時,同一匯接區內各端局至本匯接局之間設置低呼損直達來、去話中繼電路群,疏通本匯接區內的局間話務。各端局與其它匯接區的匯接局之間設置低呼損直達來話中繼電路群,主要疏通經其它匯接區至受話端局之間的來話。當各端局之間話務量較大時,在經濟合理條件下,可設置直達電路群(高效直達或低呼損直達)。溢呼話務及未設直達中繼的端局間話務均經任一匯接局疏通。如圖3-3所示。
圖3-3:來話匯接方式的二級組網示意圖
來話匯接方式組網時,本地網內呼叫最多只經過兩段中繼電路,一個匯接局即可完成接續。
4、雙去話匯接方式
為提高安全可靠性,端局可接到本匯接區所設的兩個匯接局,采用端局對兩個匯接局負荷分擔方式選線,經任一個匯接局一次匯接到網內各受話端局,即組成雙去話匯接的二級網,如圖3-4所示。
圖3-4:雙去話匯接方式的二級組網示意圖
5、集中匯接方式
在本地網中根據匯接話務量大小及組網的安全性,在技術經濟合理條件下,全網不分匯接區,以總設2~3個匯接局供全網匯接話務,各端局對所有匯接局均設置低呼損去話中繼電路群,并采用對各匯接局以負荷分擔方式選線。各匯接局對全網各端局設置低呼損直達來話中繼電路群。各端局之間根據話務流量在經濟合理時可設直達中繼(低呼損或高效直達中繼)。溢呼話務及未設直達中繼的端局間話務均經任一匯接局疏通。這種組網方式為集中匯接方式,如圖3-5所示。
圖3-5:集中匯接方式的二級組網示意圖
四、YD 5076-2014的規定
特別指出的是,YDN 088-1989已于2017年5月12日復審后被廢止了,但上述由YDN 088-1989所規定的有關固定電話網本地網網路等級結構及各種匯接方式,已構成或形成了我國本地電話網組織的基本形式。事實上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 5076-2014《固定電話交換網工程設計規范》依據YDN 088-1998,從工程建設角度對本地電話交換網的網絡組織提出了如表4的規定要求。
表4:本地電話交換網的網絡組織的建設要求
欲進一步了解我國固定電話本地網話務路由計劃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