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曲損耗不敏感光纖(BLIF: Bending-Loss Insensitive Fibre),顧名思義是指光纖對因彎曲而帶來的損耗不會對光纖的傳輸特性帶來很大影響的一種單模光纖,其分類類別代碼為B6類,其ITU-T的建議代號為G.657。我們知道,ITU-T G.652光纖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尤其是在長途傳輸網絡中,然而,隨著接入網絡的大量建設,由于接入網絡中的高密度分配網絡以及空間受限制的特殊環境,G.652光纖的彎曲損耗特性已不適應接入網的應用。因此,彎曲損耗不敏感光纖(BLIF)因應而生,目前的BLIF是通過大幅提高的彎曲性能來支持這種優化。
一、BLIF纖的標準化情況
1、國際標準情況
單模光纖的標準化,在國際上,主要是由IEC制定的,并進行了分類(分類代碼為Bx)。IEC的單模光纖的標準編號為IEC 60793-2的系列標準規范,重點規范的是光纖的光學特性、機械性能和環境性能等。ITU-T是參照IEC的單模光纖規范,又結合通信網絡用的特點(重點是傳輸特性),而制定了相應的單模光纖的建議,ITU-T對于彎曲損耗不敏感光纖(分類類別代碼為B6類的單模光纖)的建議書主要是G.657建議。
2、國內標準情況
在我國對于單模光纖的標準化,主要是依據ITU-T建議書并參照IEC標準,轉化為國內標準的,包括國家標準和通信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即GB/T 9771.x系列標準,其中GB/T 9771.7規范了BLIF纖特性要求;通信行業標準是YD/T 1954,它們主要參照G.657建議,并結合我國光通信傳輸網的實際情況而編制的。
下述主要對G.657建議、GB/T 9771.7標準和YD/T 1954標準的相關其BLIF纖特性與參數指標要求進行介紹。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國內標準的制定是要依據ITU的建議書的不同版本而發起其不同版本,因此國內標準更新可能要滯后。所以在下述G.657建議介紹的是最新版本。
這里還需要說明的是:關于光纖的分類類別與分類代碼是由IEC規范命名的,多模光纖被命名為A類,單模光纖被命名為B類,然后再往下進行其子類的分類并命名其代碼。而ITU-T主要是依據其相應光纖的適用場合不同要求(如是否帶光放大器、單通道或多通道、不同的工作波長下、不同的速率下等的場景)而進行的分級分類,如G.657的A類和B類等。兩者的分類含義是不同的,請不要混淆。
欲更多了解光纖分類類別與分類代碼命名的請進入。
二、ITU-T G.657建議的BLIF纖特性與參數指標
1、概述
ITU-T 是在2006年12月14日首次批準發布G.657建議的,對BLIF纖特性首次做出規范,發布時的名稱為《接入網用彎曲損耗不敏感單模光纖和光纜的特性》。該建議歷經了2009年、2012年和2016年3次修訂,目前已是第4個版本(于2016年11月13日批準發布)。G.657建議在首次發布時就確立了G.657A類和G.657B類兩類光纖,這兩類纖都是支持對G.652D光纖在彎曲損耗性能的改進,其差別詳見下表2-1。在2009年第1次修訂(第2個版本)時,ITU-T將G.657A類和G.657B類兩類光纖又細分為G.657.A1、G.657.A2、G.657.B2和G.657.B3四個子類;在2016年第3次修訂(第4個版本)時,ITU-T將G.657的名稱更改為《彎曲損耗不敏感單模光纖和光纜的特性》,說明G.657光纖通過性能的改善已經不再僅局限于接入網的使用。此時這兩大類纖的差別也匯總于表2-1中。
表 2-1:G.657 A類與G.657B類光纖的差別(2009年版與2016年版的差別)
欲更多了解G.657建議發展情況的請進入。
2、BLIF纖的特性與參數指標
ITU-T G.657的2016年版本,規范了兩大類(G.657A類和G.657B類)單模光纖電纜,與ITU-T G.652光纖相比,其彎曲損耗性能有所改善。G.657光纖最初用于接入網,包括這些網絡末端的建筑物內部。A類和B類都包含兩個不同彎曲損耗的子類,即G.657A.1與G.657A.2、G.657B.2 與G.657B.3,它們主要是適用于最小設計半徑的不同,具體詳見下表2-2-1。而下表2-2-2匯總了G.657A類與G.657B類光纖的特征,包括一些技術特征(適用的波段、與G.652光纖的適應性欲兼容性等)、應用場合等情況。下表2-2-3給出了B6類光纖的簡明分類原則及與G.657(2016)的對應關系,即包括(B6a1、B6a2、B6b2和B6b3)與(G.657A.1與、G.657A.2、G.657B.2 和G.657B.3)間的對應關系。
表 2-2-1:G.657A.1與G.657A.2、G.657B.2 與G.657B.3的最小設計半徑要求
表 2-2-2:G.657A類光纖與G.657B類光纖的特征介紹
表 2-2-3:B6類光纖的簡明分類原則及與G.657(2016)的對應關系
2016年版(第4個版本)的G.657建議書的主要內容由8章和1個附錄所組成,其具體章節名稱和附錄名稱詳見下表2-2-4中。重點內容是第6章《光纖屬性》(介紹了光纖的10個特性參數)、第7章《光纜屬性》(介紹了光纜的2個特性參數)和第8章《推薦值表》(按G.657的A和B類分別給出了相應的光纖和光纜的特性參數指標的建議值)。若要詳細了解該建議書的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2。另外,在該建議的附錄《單模光纖在小半徑存放情況時壽命預期值》中分析:在接入網環境應用下的小半徑單模光纖也同樣能夠足以支持G.652規定的 20 年的運行壽命。
表2-2-4:2016年版G.657建議的目錄
附件2:G.657(11/2016)《彎曲損耗不敏感單模光纖和光纜的特性》
三、GB/T 9771.7標準規范的BLIF纖特性與參數指標
1、概述
在我國,GB/T 9771.x《通信用單模光纖》系列標準規范了所有全部B類類別的單模光纖的性能與參數指標,包括B1~B6(但無B3),當然也包括其中的子類別。其中GB/T 9771.7是針對B6(包括其子類B6a1、B6a2、B6b2和B6b3)的BLIF。GB/T 9771.x系列標準重點是介紹單模光纖的特性參數的指標值要求,包括尺寸參數、光學特性和傳輸特性、機械性能、環境性能的參數指標要求及測量方法要求等。而對于光纖及光纜的相關屬性參數沒有做過多的介紹,可參見ITU-T的相應建議書。GB/T 9771.7的首個版本是2012年發布的,目前現行的是2022年發布第2個版本,它們分別依照的是ITU-T G.657的2009年版本和2016年版本。
欲更多了解GB/T 9711.x系列標準詳細發布情況介紹的請進入。
2、BLIF纖的特性與參數指標
2012年版GB/T 9771.7《通信用單模光纖 第7部分:接入網用彎曲損耗單模光纖特性》,在2022年修訂時也變為GB/T 9771.7《通信用單模光纖 第7部分:彎曲損耗單模光纖特性》,取消了光纜應用場景中“接入網用”的限制。GB/T 9771.7-2022對BLIF纖的具體尺寸參數、傳輸特性(將原版的光學特性和傳輸特性合二為一)、機械性能、環境性能的參數指標要求做出了規定,其具體要求請在下附件3中查得。表3-2列出了BLIF纖傳輸特性中規定出了的10個參數名稱。
表3-2:B6類光纖的傳輸特性的參數名稱
附件3:GB/T 9771.7-2022《通信用單模光纖 第7部分:彎曲損耗不敏感單模光纖特性》
四、YD/T 1954標準規范的BLIF纖特性與參數指標
1、概述
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1954-2009《接入網用彎曲損耗不敏感單模光纖特性》首次也對BLIF的特性做出了規范。同樣,標準重點也是介紹BLIF光纖的特性參數指標值要求,包括尺寸參數、光學特性、傳輸特性、機械性能、環境性能的參數指標要求;而對于光纖及光纜的相關屬性參數沒有做過多的介紹(可參見G.657)。目前YD/T 1954分別經歷了2013年和2022年兩次修訂,不同版本分別依照的是G.657的2006年版、2012年版和2016年版。
欲更多了解YD/T 1954標準詳細發布情況介紹的請進入。
2、BLIF纖的特性與參數指標
下述以YD/T 1954-2013標準介紹其對于BLIF纖特性指標要求,待YD/T 1954-2022《彎曲損耗不敏感單模光纖特性》標準出版發行后對于修訂的新要求做一介紹(事實上目前可以依照GB/T 9771.7-2022的要求,見本文附件3)。YD/T 1954-2013對于BLIF纖特性指標要求也包括尺寸參數、光學特性、傳輸特性、機械性能、環境性能的參數指標要求,具體指標要求值可查閱下附件4。
附件4:YD/T 1954-2013《接入網用彎曲損耗不敏感單模光纖特性》(已被代替)
欲進一步了解更多單模光纖特性特征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