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基站的地網要求應根據基站構筑物的形式、周邊環境、土壤組成、土壤電阻率、地形以及地網的雷電有效沖擊半徑等因素,確定地網的邊界和形狀。移動通信基站的地網是確?;驹O備防雷保護的最基本的保證。
一、移動基站地網的組成:
依據我國國家工程建設標準GB 50689《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的要求,移動基站的主地網應由機房地網、鐵塔地網組成,或由機房地網、鐵塔地網和變壓器地網組成。機房地網、鐵塔地網和變壓器地網的基本要求如下表1所示。
表1:機房地網、鐵塔地網和變壓器地網的基本要求
二、移動基站地網的形式
GB 50689《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中給出了如下情形的移動基站地網的形式要求:
1、鐵塔建在機房頂時:
此時,鐵塔四腳應與樓(房)頂避雷帶就近不少于兩處焊接連通,除鐵塔避雷針外,還應利用建筑物框架結構建筑四角的柱內鋼筋作為雷電引下線。接地系統除利用建筑物自身的基礎還應外設環形地網作為其接地裝置,同時還應在機房地網四角設置20m左右的水平接地體作為輻射式接地體。
2、鐵塔四角包含機房時:
此時,接地系統應利用建筑物基礎和鐵塔四角外設的環形地網作為其接地裝置,接地網面積應大于15m×15m。
3、鐵塔建在機房旁邊的地網時:
此時,應將機房、鐵塔、變壓器地網相互連通組成一個聯合地網。在土壤電阻率較高的地區,應在鐵塔地網遠離機房一側的鐵塔兩角加輻射型接地體。
4、自立式鐵塔等情形時:
自立式鐵塔、抱桿或桿塔的地網應采用塔基基礎內的金屬作為接地體的一部分,應符合下表2-4的規定。
表2-4:自立式鐵塔、抱桿或桿塔的地網要求
5、利用辦公樓、大型建筑作為機房地網時:
此時應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各類與地構成回路的金屬管道,并應與大樓頂避雷帶或與大樓頂預留的接地端多個點焊接連通。在條件允許時還應敲開數根柱鋼筋與大樓頂部的避雷帶、避雷網、預留接地端相互連接。
三、移動基站地網的結構
1、GB 50689的要求
在GB 50689《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中,給出了一個典型的移動通信基站的地網結構示意圖,該示意圖比較詳盡明了,具體圖示詳見下附件3-1。
附件3-1:GB 50689給出的移動通信基站的典型地網結構示意圖
2、YD/T 2324的要求
在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2324《無線基站的防雷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中,其第5.2節《基站地網》也給出了基站地網的相關技術要求。該要求是與原YD 5098《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標準要求保持一致的。而YD 5098已被GB 50689所代替,因此,其基站接地網的相關要求應以GB 50689為準。
關鍵是,在YD/T 2324的附錄D《典型地網示意圖》中,給出了五種結構示意圖,它們是:鐵塔包含機房地網、鐵塔建在機房之上時地網、鐵塔建在機房旁邊時地網、桿塔建在機房旁邊時地網和小型基站地網等五種形式,具體詳見下附件3-2。
附件3-2:YD/T 2324給出的移動通信基站的5種形式地網結構示意圖
四、移動基站地網的接地電阻
GB 50689《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中給出了下述移動基站地網的接地電阻要求:
基站地網的接地電阻值不宜大于10Ω。土壤電阻率大于10000?m的地區,可不對基站的工頻接地電阻予以限制,應以地網面積的大小為依據。地網等效半徑應大于10m,地網四角還應敷設10m~20m的熱鍍鋅扁鋼作輻射型接地體,且應增加各個端口的保護和提高SPD通流容量、加強等電位連接等措施予以補償。
欲更多了解接地電阻相關要求的請進入:接地電阻值測試方法;土壤電阻率確定方法
欲更多了解防雷擊保護措施的請進入:基站雷電的主要引入端口;SPD保護
五、移動基站地網的說明
在我國早期的標準中對基站地網的接地電阻值要求是要小于5Ω的,而上述的要求卻放寬了許多。這是因為,經過多年的基站建設的實踐證明:防雷效果與接地電阻大小并無直接關系,基站設備的雷擊損壞是由于設備間存在電位差導致的,減少電位差,應相應考核地網的等效半徑等。為此,GB 50689的條文說明中,對基站的地網、地網接地、接地電阻值等的技術要求進行了詳盡的理論分析,包括:基站地網運行的實際調查數據;地網接地的工程現實;基站接地的目的;地網的組成形式;地網大小及網格數量與接地電阻值的關系;地網與沖擊半徑及基站地網最佳面積大小;網格與均衡電壓接觸系數的關系;基站地網合格與否的判定依據等內容。
欲詳細了解GB 50689關于移動基站地網的技術分析說明的請進入。
另外,YD/T 2324中的附錄C《地網》也有對移動基站地網、接地電阻等的分析說明,說明的內容與GB 50689的說明大同小異,略有不同,可供參考。
欲詳細了解YD/T 2324標準全文的請進入。
六、機房內的等電位連接
通過上述的分析說明,要提高移動通信基站的防雷效果,最主要的是要減少機房設備間的電位差,因此在滿足上述地網建設要求的同時,在機房內設置等電位連接顯得十分重要。根據GB 50689的要求,移動通信基站機房內的等電位連接方式分為兩種:環形(或稱網狀)等電位連接方式和星形等電位連接方式,其示意圖分別如下圖6-1與圖6-2所示;移動通信基站機房內的兩種等電位連接方式應符合下表6-1的具體規定。
圖6-1:環形等電位方式接地匯集線與設備及地網連接示意圖
圖6-2:星形等電位方式接地匯集線與設備及地網連接示意圖
表6-1:移動通信基站機房內兩種等電位連接方式應符合的規定
接地匯集線、總接地排(也即接地參考點ERP)應設在配電箱和第一級電源保護器附近,并應以此為基點再用截面積大于70mm2的多股銅線與設備接地排相連,所有設備的接地均應以此電位為基準參考點進行等電位連接。機房采用一個接地排時,應采用星形接地方式,并應預留相應的螺孔;第一級防雷器、配電箱、光纜金屬加強芯和金屬外護層、直流電源地、設備地、機殼、走線架等均應就近接地,且接地線應短、直。機房采用兩個接地排時,第一個接地排宜與第一級防雷器、配電箱、光纜金屬加強芯和金屬外護層連接,第二個接地排宜與設備地、直流電源地、機殼、走線架等連接。第一個接地排應直接與地網連通,所有接地線應短、直。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對于接地參考點(ERP)只存在于星形等電位連接方式中,其接地參考點(ERP)的概念與選擇目的匯列于下表6-2中?;就ㄐ旁O備的接地與等電位連接方式相關。
表6-2:ERP的概念與選擇目的
欲更多了解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的接地要求的請進入。
七、接地引入線和室內接地處理
接地引入線與地網的連接點應避開避雷針、避雷帶或鐵塔接地的引下線連接點。接地引入線埋設時,宜避開排污溝(管)、導流渠等,其出土部位應采取防機械損傷和防腐措施。
機房內設置的接地匯集線應與接地引入線可靠連接。接地匯集線宜在機房沿內墻或地槽、走線架敷設成環形,宜采用截面積不小于90mm2的鋼材或160mm2的熱鍍鋅扁鋼??稍诮拥貐R集線上設置若干接地排,接地排應為規格不小于400mm×100mm×5mm的銅板,并應預留相應的螺孔。
機房內接地排及所有的接地線應用不易脫落、不怕受潮的標簽注明接地線名稱及接地線兩端所連接設備的名稱;接地線宜采用黃綠雙色電纜,并應綁扎牢固、整齊,且應避免折彎。
欲更多了解移動通信基站相關防雷與接地技術要求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GB 50689工程建設標準介紹的請進入。
33.92KB
335.5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