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地區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無線網絡是公眾移動通信網本地網絡的一部分。所謂邊遠地區是指人煙稀少、移動用戶密度低、話務量低、運營維護難度大的特殊區域。邊遠地區主要有三種類型,其特性詳見下表0。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5161-2007《邊遠地區900/1800MHz 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工程無線網絡設計暫行規定》,對邊遠地區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無線網絡的組網提出了要求,它作為YD/T 5104《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900/1800MHz TDMA工程設計規范》的補充。
表0:邊遠地區的三種類型
欲更多了解YD/T 5104關于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無線網絡組網要求的請進入。
邊遠地區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無線網是由基站控制器(BSC)、分組控制單元(PCU)、基站收/發信臺(BTS)組成,利用本地網的交換子系統。BSC和PCU可單獨設置,也可與中心地區合設。
一、邊遠地區網絡組網的原則和內容
邊遠地區網絡設計應遵循原則如下表1所示。邊遠地區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無線網設計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無線覆蓋區及業務密度設計、站址選擇、設備選型、雙頻網建設方案(存在雙頻網時)、頻道配置方案、中繼鏈路配置方案、桿塔及供電配套建設方案。
表1:邊遠地區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無線網絡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二、網絡系統要求
1、邊遠地區覆蓋區設計:邊遠地區覆蓋區設計在滿足覆蓋工程目標服務區要求的同時,應滿足YD/T 5104《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900/1800MHz TDMA工程設計規范》和國家有關規定的無線網網絡服務質量指標及頻道干擾指標。邊遠地區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無線網應參考蜂窩結構進行規劃,合理設計,以覆蓋為目標,兼顧用戶容量。對于不同覆蓋地域,采用表0中所示的相應覆蓋技術,特殊地區可選用表2-1所示的覆蓋增強技術。
表2-1:邊遠特殊地區可選用的覆蓋增強技術
欲詳細了解關于TDMA邊遠地區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無線網絡服務質量指標要求的請進入。
天線掛高及安裝位置的設置應綜合考慮覆蓋區內建筑物高度、周圍站距等因素。天線方向角及下傾角應根據目標覆蓋區要求設置,同時要考慮地形或建筑物阻擋。饋線應根據天線與主設備之間的距離和損耗要求,選擇損耗較小且比較經濟的饋線。在省界和國界地帶,當雙方均采用GSM工作時,除了應進行頻道分配的協調外,還應針對邊界的具體情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做好鄰邊地帶無線覆蓋區控制的設計,使得無線覆蓋區和行政區劃盡量保持一致,同一個運營商應處理好重疊覆蓋區的漫游關系。
2、頻道配置等:邊遠地區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優先采用900 MHz頻段,頻道配置、系統間干擾及引入GPRS的網線網絡設計等應,符合YD/T 5104《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900/1800MHz TDMA工程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
欲更多了解YD/T 5104關于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絡頻道配置要求的請進入。
三、中繼線路
邊遠地區的中繼線路建設應依據其交通不便、環境惡劣、配套實施難以解決且具有低密度話務、廣覆蓋的特點,經過方案比較,可靈活選用光纜傳輸或SDH微波或衛星傳輸方式。在光纜可以到達的地方,首選光纜傳輸方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優先選用環網結構。有線方式不能到達的山區或跨水區域,宜選用SDH微波接入方式。光纜無法到達同時無法采用微波接入的區域,可采用衛星接入方式。數字型傳輸電路的指標應符合GB/T 51242-2017《同步數字體系(SDH)光纖傳輸系統工程設計規范》、YD/T 5088《數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統工程設計規范》和YD/T 5028《國內衛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統工程設計規范》的有關要求。
四、站址選擇和設備選型
1、邊遠地區基站站址選擇:邊遠地區基站站址選擇原則應遵循YD/T 5104《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900/1800MHz TDMA工程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邊遠地區基站站址選擇應有利于擴大覆蓋范圍。在最大范圍覆蓋的前提下,站址宜靠近居住活動區,降低供電、傳輸、機房、鐵塔等配套工程建設和維護的難度。不同覆蓋區域類型,應采取如下表4-1-1所示的相應的站址選擇方式;特殊地區建站時,應考慮的相關規定詳見下表4-1-2。
表4-1-1:不同覆蓋區域類型應采取的相應的站址選擇方式
表4-1-2:邊遠特殊地區建站的相關規定
2、設備選型要求:邊遠地區基站設備應符合GB 15842-1995《移動通信設備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注:該標準已廢止)和YD/T 883-2009《900/1800MHz 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基站子系統設備技術要求及無線指標測試方法》的相關要求。同時,設備選型應滿足下表3-2的要求。
表4-2:邊遠地區基站設備選型要求
欲更多了解YD/T 883關于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基站子系統設備技術要求的請進入。
五、設備安裝工藝要求
1、設備安裝要求:邊遠基站設備安裝,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宜安裝在室內機房。機房設計應符合YD 5003《通信建筑工程設計規范》的相關規定。設備排列應緊湊,間距符合設備安裝的要求,留有必要的維護操作空間。抱桿式室外型設備安裝桿塔頂部或在桿塔中部,落地式室外型設備可安裝在桿塔平臺上。采用環形混凝土電桿時,應考慮結構承重。室外安裝基站導線布放應采用下走線方式,設備間導線應套管防護,做好防雷接地保護。室外型設備需安裝牢固并采取防塵、防水、隔熱、抗風及防盜措施。
2、天饋安裝要求:移動通信基站天線塔可采用自立式鐵塔、拉線桅桿鐵塔或H桿塔。天線塔及桿塔應滿足YD/T 5131《移動通信工程鋼塔桅工程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屋頂天線塔的設計應考慮屋頂的承重要求。同時,天饋線的安裝應滿足下表5-2的相關要求。
表5-2:邊遠基站天饋線安裝要求
欲更多了解YD/T 5131關于移動通信鋼塔桅結構工程設計要求的請進入。
3、供電系統要求:邊遠基站可采用直流-48V或220V交流供電。室外型基站電源設備應符合YD/T 1436《室外型通信電源系統》的有關規定。邊遠基站宜利用市電作為主電源。三類及以上市電供電地區,應采用直流供電系統供電。負載較小的基站,可采用UPS供電系統供電。蓄電池后備時間按停電時間結合維護要求時間確定,蓄電池的容量按近期負荷結合蓄電池壽命配置。不同供電地區可依據表5-3所示的四種不同情況選擇供電系統。邊遠基站采用太陽能供電方式時,應根據基站功耗(日能耗)、安裝地點(安裝點的緯度、年日照輻射總量)、連續供電時間(連續陰雨天供電天數)、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安裝條件等合理設計太陽能供電系統。采用太陽能供電時,電池方陣應安裝在室外周圍無遮擋的空地、屋頂或電桿上,支架應牢固固定,確保其抗風能力;蓄電池組應注意防水、防寒,必要時應放置室內或地下;各電氣連接導線應適當加粗,以減小線路損耗。
表5-3:不同供電地區可選擇的四種供電系統
4、防雷接地與環境保護要求:邊遠地區基站防雷與接地系統的設計應執行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的規定。邊遠基站及工程建設對周圍環境的各類影響,應執行GB 8702《電磁環境控制限值》和信息產業部《通信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規定》的有關規定。
欲更多了解上述標準要求的請進入。:GB 8702;GB 50689;YD 5039
以上簡要的介紹了YD/T 5161-2007的規范要求,同時也更新了該標準所引用的過時標準。若要詳細了解該標準具體條款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
附件:YD/T 5161-2007《邊遠地區900/1800MHz 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工程無線網絡設計暫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