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計算的相關概念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通過網絡將可伸縮、彈性的共享物理和虛擬資源池以按需自服務的方式供應和管理的模式(資源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網絡、軟件、應用和存儲設備等)。云計算模式由關鍵特征、云計算角色和活動、云能力類型和云服務類別、云部署模型、云計算共同關注點組成。
1、云計算的關鍵特征
云計算模式在不斷演變之中。云計算關鍵特征包括:廣泛的網絡接入;可度量的服務;多租戶;按需自服務;快速的彈性和可擴展性;資源池化。這些關鍵特征的具體描述詳見下表1-1。
表 1-1:云計算的關鍵特征描述
2、云計算角色和活動
在云計算環境下,常常有必要區別不同參與方的需求和關注點。這些參與方是承擔角色(和子角色)的實體。角色是一組活動的集合。活動又通過組件實現。所有云計算相關的活動可分為3 組:使用服務的活動、提供服務的活動和支撐服務的活動。有必要指出的是在某個給定時間點,參與方可承擔多個角色,也可承擔某個角色行為的指定子集。云計算主要角色包括:云服務客戶;云服務合作者;云服務提供者,它們的描述詳見下表1-2。
表 1-2:云計算的主要角色
3、云能力類型和云服務類別
云能力類型是根據資源使用情況對提供給云服務客戶的云服務功能進行的分類。有3 類不同的云能力類型:應用能力類型、基礎設施能力類型和平臺能力類型,具體釋義詳見下表1-3-1。這3 類能力類型有不同的關注點,即相互之間的功能交叉最少。
表 1-3-1:云能力類型和云服務類別
云服務(cloud service)是指通過云計算已定義的接口提供的一種或多種能力。云服務類別是擁有某些相同質量集合的一組云服務。一種云服務類別能包含一種或多種云能力類型的能力。典型的云服務類別包括:通信即服務(CaaS)、計算即服務(CompaaS)、數據存儲即服務(DS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網絡即服務(N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等等,具體含義也詳見表1-3-1中。下表1-3-2 描述了7 種云服務類別與3 種云能力類型之間的對應關系。表中行列交叉區間中的“X”表示某行云服務類別和某列云能力類型存在對應關系。
表 1-3-2:云服務類別和云能力類型間的關系
由于商用云計算市場不斷變化,新出現的云服務不斷成為非典型云服務類別。下表1-3-3 列出了6種新出現的云服務類別。通過建立云服務類別和云能力類型之間的聯系,將有助于劃分每一類云服務類別。此外,隨著云計算技術持續發展將會出現更多的云服務類別。
表 1-3-3:新興的云服務類別
欲具體了解常用云服務類別介紹的請進入: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
4、云部署模型
云部署模型指的是根據對物理或虛擬資源的控制和共享方式組織云計算的方式。云部署模型包括:公有云;私有云;社區云;混合云。其含義詳見下表1-4中。
表 1-4:云部署模型描述
5、云計算共同關注點
共同關注點是需要在多個角色之間協調,且在云計算系統內一致實現的行為。這些關注點可能影響多個角色、活動和組件,所以不能將這些關注點分配給某個角色或組件,而是將這些關注點在多個角色、活動和組件之間共享。關鍵的共同關注點較多,下表1-5列出了13項云計算的共同關注點。
表 1-5:云計算的共同關注點
云計算的許多共同關注點和關鍵特征一起代表了用戶為什么需要使用云計算。但是,一些共同關注點,例如,安全、隱私和治理卻成為影響用戶使用云計算的主要顧慮,有時甚至成為采納云計算的障礙。
上述內容是我國國家標準GB/T 32400《信息技術 云計算 概覽與詞匯》中介紹的云計算概覽。若要具體了解該標準原文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1。
附件 1:GB/T 32400-2015《信息技術 云計算 概覽與詞匯》
二、云計算的參考架構
1、概述
云計算的參考架構(CCRA,Cloud Computing Reference Architecture)提供了一個系統框圖,主要用于有效描述云計算角色、子角色、云計算活動、共同關注點、功能架構、和云計算功能組件。CCRA的目的和核心標準化目標詳見下表2-1-1。下述結合我國國家標準GB/T 32399《信息技術 云計算 參考架構》對云計算的參考架構做一扼要介紹,若要詳細了解的請查閱下附件2。
表 2-1-1:CCRA的目的和核心標準化目標
附件 2:GB/T 32399-2015《信息技術 云計算 參考架構》
云計算的參考架構(CCRA) 能作為云計算標準化的基本參考點,同時也為云計算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原則提供一個總體框架。CCRA 采用4 個不同的視圖進行描述(如下圖2-1所示):用戶視圖、功能視圖、實現視圖和部署視圖。下表2-1-2給出了4個視圖的基本描述。
圖 2-1:CCRA架構的視圖及其之間的轉換
表 2-1-2:CCRA架構的視圖描述
2、用戶視圖
用戶視圖涉及的云計算概念或實體包括:云計算活動;角色和子角色;參與方;云服務;云部署模型;共同關注點。下圖2-2展示了用戶視圖所定義的實體及邏輯關系。在GB/T 32399的第8章對這些實體有詳細的描述。
圖 2-2:云計算的用戶視圖及實體
3、功能視圖
功能視圖是構建云計算系統所必需功能的技術中立的視圖。功能視圖描述了支持云計算活動所必需功能的分布。功能架構還定義了功能之間的依賴關系。功能視圖涵蓋了以下云計算概念:功能組件;功能層;跨層功能。下圖2-3展示了功能、層和功能組件的概念。
圖 2-3:云計算的功能視圖
一個功能組件是參與某一活動所需的,能實現的功能構件。云計算系統的能力完全由一組已實現的功能組件所定義。功能層是一組提供類似功能或服務于共同目標的功能組件的集合。CCRA 定義了4 個不同的層:用戶層;訪問層;服務層和資源層,各層的具體描述詳見下表2-3。跨層功能提供跨越多個功能層次能力的功能組件,跨層功能可進行分組。己定義的跨層功能子集包括:開發功能;集成;安全系統;運營支撐系統;業務支撐系統。在GB/T 32399的第9章對功能組件、功能層和跨層功能做了詳細的描述。
表 2-3:云計算的功能層
4、實現視圖和部署視圖
GB/T 32399標準對云計算的用戶視圖和功能視圖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并未對實現視圖和部署視圖的描述,這是因為實現視圖和部署視圖與技術,以及供應者特定的云計算實現和部署方式相關。
三、關于云服務的服務指標要求
1、云服務的計量指標
我國國家標準GB/T 37735《信息技術 云計算 云服務計量指標》規定了不同類型的云服務計量指標和計量單位。它是根據云能力類型,即基礎設施類、平臺類和應用類三種類型規定了它們的云服務計量指標和計量單位。可用于各類云服務的提供、采購、審計和監督。
欲詳細了解云服務的計量指標的請進入。
2、云服務的質量評價指標
我國國家標準GB/T 37738《信息技術 云計算 云服務質量評價指標》規定了云服務的質量評價指標。它是用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響應性、滿意度和可保障性等6個特性表征云服務質量。用于云服務提供者評價自身的云服務質量;也用于云服務客戶選擇云服務提供者的依據,或用于第三方實施云服務質量的參考。
欲詳細了解云服務的質量評價指標的請進入。
3、云服務服務級別指標
我國國家標準GB/T 36325《信息技術 云計算 云服務級別協議基本要求》,對云服務級別協議(CSLA)中的各類型云服務的服務級別指標進行了規定。用于云服務客戶對云服務提供者交付的云服務進行考評參考依據。
欲詳細了解云服務級別指標的請進入。
四、關于云服務采購與交付要求
1、云服務的采購要求
我國國家標準GB/T 37734《信息技術 云計算 云服務采購指南》規定了云服務的采購流程、云服務采購需求分析、云服務提供商選擇、協議/合同簽訂和云服務交付與驗收的基本要求。用于指導云服務客戶采購云服務。
欲詳細了解云服務采購要求的請進入。
2、云服務的交付要求
我國國家標準GB/T 37741《信息技術 云計算 云服務交付要求》規定了云服務交付的方式、內容、過程、質量及管理要求。可供云服務客戶或第三方評價和認定云服務提供者的云服務交付能力,也可用于云服務提供者的交付能力的自評價。
欲詳細了解云服務交付要求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云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要求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