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述
視聽節目服務曾幾何時僅是在廣播電視網絡中提供的節目服務,當時人們欣賞視聽節目時是需要電視機或收音機的。但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使得視聽節目進入了互聯網傳播,人們欣賞視聽節目又可以通過計算機或手持數字終端,為人們享受視聽節目服務又帶來了一種便利的新的體驗。
視聽節目(audiovisual program)屬于多媒體通信的范疇,多是指視頻(圖像)信號和音頻信號(伴音)按技術規則混合后而傳輸播放的節目,在互聯網上傳輸視聽節目往往是數字信號。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應屬于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一種;互聯網信息服務按照電信業務分類目錄的劃分,屬于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業務編碼B2)中的信息服務業務(業務編碼B25)。然而我國廣電總局在2017年專門發布了《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試行)》,其所包含了的業務分類眾多,它共分為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和第四類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每大類又細分了詳細的業務分類。
欲詳細了解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的請進入。
欲詳細了解互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介紹的請進入。
鑒于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所包含的業務種類眾多,又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對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進行監管則勢在必行。為此,為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保護公眾和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的合法權益,規范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秩序,促進健康有序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我國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專門出臺了相應的行政部門規章,如《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等。
欲具體了解部門規章介紹的請進入。
二、管理文件出臺的變遷
1、《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15號)
為規范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秩序,加強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的監督管理,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國家廣電總局曾于2003年1月7日就制定并發布了《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15號),該《辦法》共有二十三條,自2003年2月10日起施行。
2、《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39號)
時隔一年有余,國家廣電總局又于2004年7月6日發布了《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39號),該《辦法》共有五章二十九條,自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了《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廣電總局令第15號)。
之所以在時隔一年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又發布了39號令并廢止15號令,是因為15號令其規定的適用范圍、信息網絡范圍、視聽節目范圍與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范圍等定義的范圍,均非常廣泛詳細,有失該《辦法》的可操作性。為此,39號令予以了重新定義,具體比較詳見下表2-2。還有,39號令對于業務的許可和監管重新進行了細化規定。
表 2-2: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39號與令15號在相關范圍定義的差異
3、《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信息產業部令第56號)
由表2-2可以看出,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39號及第15號,就所規范的信息系網絡的范圍是過于寬泛,其范圍有:互聯網、傳統的通信傳輸網絡(包括固網、移網、微波網、衛星網等)和其它網絡(包括城域網、廣域網、局域網等)。使其容納在一個《管理辦法》中來監管難以全面兼顧,不利于管理。還有,這些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又涉及到電信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內容,原《管理辦法》僅有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行使監管權是不夠的。為此,在2007年12月20日由廣電總局和信息產業部聯合發布了《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令第56號),自2008年1月31日起施行。該《規定》約束管理的信息網絡僅為互聯網,其第二條明確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向公眾提供互聯網(含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活動適用本規定。本規定所稱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是指制作、編輯、集成并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視音頻節目,以及為他人提供上載傳播視聽節目服務的活動。其第三條規定: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作為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對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實施監督管理,統籌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產業發展、行業管理、內容建設和安全監管。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作為互聯網行業主管部門,依據電信行業管理職責對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實施相應的監督管理。
在2015年8月28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關于修訂部分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令第3號)中,對該《管理規定》進行了修訂,其修訂的內容詳見下表2-3。修訂后《管理規定》的內容仍為二十九條,若要詳細了解修訂后的《管理規定》具體內容的請查閱下附件。
表 2-3:《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2015年修訂的內容
附件:《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2015年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令第56號)
值得指出的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僅規定了互聯網上視聽節目服務的監管要求,那么,其它信息網絡中的視聽節目服務的管理規定,應遵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2016年4月25日發布、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的《專網及定向傳播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令第6號),此時,《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39號)同時廢止。
欲詳細了解《專網及定向傳播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具體內容的請進入。
三、《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的出臺背景與意義
1、出臺的背景
由于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發展迅速,影響日益增強,不斷滿足廣大網民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但是,不少含有淫穢色情、暴力低俗內容的節目和侵權盜版節目在互聯網上肆意傳播,嚴重污染了網絡環境,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損害了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的長遠發展。對此,廣大人民群眾反應強烈,要求政府依法加強監管。為促進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的健康繁榮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打擊違法視聽節目在網上的傳播,維護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享有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網絡文化的權利,保護著作權人和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呼吁和要求,廣電總局和信息產業部在總結和梳理原有的管理文件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聯合發布了《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
2、出臺的意義
該《規定》著眼于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文的全面發展,把發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作為推動文化建設的新引擎,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事業發展的措施,具體詳見下表3-2,以提供更多更好的視聽節目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表 3-2:《規定》體現的鼓勵措施
四、《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的解讀
1、對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實行許可制度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是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內容服務,具有大眾傳媒的性質,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規定》要求對互聯網等信息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實行許可制度。制作、編輯、集成并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視音頻節目,以及為他人提供上載傳播視聽節目服務的網站(不含網民),須獲得許可證。《規定》明確以國有資本為主導開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有利于發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有利于維護公共利益,推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健康發展,也符合《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的要求。
2、維護消費者、著作權人以及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合法權益
該《規定》明確了對消費者、著作權人和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合法權益的保護。對三方的具體要求分別詳見下表4-2中。
表 4-2:《規定》對消費者、著作權人和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合法權益的保護要求
3、對互聯網視聽服務的節目內容提出了具體要求,以營造良好網絡環境
我國互聯網發展迅猛,網民已達數億,擁有良好的網絡環境是大家的共同心愿。《規定》著眼于用先進技術傳播先進文化,把互聯網建設成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人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對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提出具體要求,歸納于下表4-3中。
表 4-3:《規定》對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提出的要求
4、規范了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市場準入管理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是重要的網絡文化建設力量,承擔著建設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和維護網絡文化信息安全的重要責任,應自覺遵守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接受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行業主管部門和互聯網行業主管部門的管理。《規定》發布之前依法開辦、無違法違規行為的,可重新登記并繼續從業。有傳播淫穢色情、宣揚暴力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要依法嚴肅處理;輕微違規的要限期整改。《規定》發布之后申請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必須符合《規定》第八條所列的條件。
5、對互聯網傳播影視劇類視聽節目做出了具體管理要求
《規定》要求,用于互聯網傳播的影視劇或理論文獻影視片,必須符合廣播電影電視管理的有關規定,即依法取得廣電總局頒發的相關許可證,同時獲得著作權人的網絡播映授權,以促進更好地運用互聯網傳播影視劇類視聽節目。
欲進一步了解相關互聯網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介紹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