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內固定電話通信電纜線路網是指局站內電纜配線架到用戶側終端設備之間的電纜徑由,由主干電纜、配線電纜和用戶引入線以及電纜線路的管道、桿路和分線設備、交接設備構成。依據我國通信行業標準GB 51158《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關于電纜線路的設計要求及路由選擇要求有如下要求
欲具體了解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標準具體內容的請進入。
一、通信線路網的構成
在知曉電纜線路網的設計要求與路由選擇要求之前,有必要對通信線路網的構成做一了解。通信線路網應包括長途線路、本地線路和接入線路,且包括光纜線路和電纜線路及其它媒介形式的線路。根據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主要是光進銅退方面),目前電纜線路網基本上僅應用于組建接入網線路。
欲詳細了解通信線路網的構成的請進入。
二、設計要求
1、一般原則
市內固定電話通信電纜線路網的建設應考慮接入高速化的發展趨勢和光進銅退技術的實施,在適應局內交換設備容量的情況下,根據用戶需求范圍,按電纜出局方向、電纜路由或配線區逐步建成。電纜線路網的設計應符合的下表2-1的原則規定。
表2-1:電纜線路網的設計原則
電纜的擴容,僅在確有新增業務需求且無法通過調劑現有網路無法解決時才可進行。同一路由上的電纜容量應綜合考慮,不宜分散設置多條小對數電纜。
電纜不宜遞減過頻。對于下列情況不宜遞減:一是擴建困難的地區。二是未來有發展可能,要求線路設備具有靈活性的地區。三是管道管孔緊張的地段。
2、配線方式的選擇
電纜線路網的配線方式應以交接配線為主,輔以直通配線和自由配線,不宜采用復接配線。交接配線宜采用一級交接配線及固定交接區。在局站周圍500m 范圍內的直接服務區,可采用直通配線或自由配線,其中自由配線方式用于全色譜全塑電纜的配線線路。對于原有電纜線路,如不需要過多調整改造時,可維持其原有的配線方式不變。主干電纜不宜進行復接。采用交接配線方式的配線電纜也不宜進行復接。
欲詳細了解各種配線方式的請進入。
3、電纜芯線的使用率要求
設計用戶電纜線路網時,各段落的電纜芯線設計使用率宜符合表2-2的規定。分線設備容量可按滿足年限內所收容的用戶數的1.2~1.5倍配置,結合分線設備的標稱系列選用。電纜線序的排列和分線設備的編排應由遠而近,由小到大編排。
表2-3:工程設計電纜芯線使用率
4、交接區的劃分
交接區的劃分應以自然地理條件為主和所收容的用戶數,按照遠近期結合,技術經濟合理的原則,結合城市規劃的居住小區、街坊劃分,也可結合原有交接區或配線區、配線電纜和光纜的分布和路由走向,根據用戶的發展合理劃分、分割或合井。交接區劃定后應保持穩定。交接區范圍不宜過大,以縮短配線電纜長度。
欲詳細了解交接區及配線區安裝規定的請進入。
三、路由選擇要求
1、一般原則
通信線路路由方案的選擇,應以工程設計委托書和通信網絡規劃為基礎,進行多方案比較。還應符合城市建設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工程設計必須保證通信質量,使線路安全可靠、經濟合理,且便于施工、維護。其通信線路路由的選擇原則上應符合下表3-1的規定,當然它包括電纜線路路由和電纜線路路由。
表3-1:通信線路路由選擇的原則規定
2、電纜路由的選擇
城鎮內的電纜路由,宜采用管道敷設方式。在城鎮新建通信管道時,應與相關市政建設和地下管線規劃相結合進行,盡量減少對鋪裝路面的破壞,以及對沿線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干擾。城區內新建管道的容量、新建桿路的負載能力應提前規劃,并應充分考慮己有管道、桿路等資源的利用和共享。
電纜線路路由的選擇,應結合網絡系統的整體性,將主干電纜路由與中繼線路路由一并考慮,充分合理利用原有設施,確保短捷安全,經濟靈活,并便于施工及維護。
電纜線路不可避免穿越有化學和電氣腐蝕的地區時,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不宜采用金屬外護套電纜。電纜路由不可避免與高壓輸電線路、電氣化鐵道長距離平行接近時,強電對通信電纜線路的危險影響和干擾影響不得超過標準的規定。
欲詳細了解電纜線路建設強電防護規定要求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電纜線路建設其它相關要求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