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2011年~2015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制定與編制,出臺了多個綱領性文件,以指導我國“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制定,從而推進我國在該時期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我們知道,信息通信技術、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及信息通信產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指導“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制的相關綱領性文件中,乃至“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對信息通信產業的發展規劃都有專門的要求,以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下述予以介紹之。
一、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0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中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國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方面提到有“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措施,具體措施要求詳見下表1。
表 1:《建議》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措施要求
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 [2010] 32號)
2010年10月10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 [2010] 32號),旨在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抓住機遇,明確方向,突出重點,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決定》的目標中提到: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吸納、帶動就業能力顯著提高。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其中,對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內容要求詳見下表2-1。
表 2-1:《決定》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內容要求
《決定》指出:鼓勵綠色消費、循環消費、信息消費,創新消費模式,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在物聯網、節能環保服務、新能源應用、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推廣等領域,支持企業大力發展有利于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
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1年3月16日,國務院發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將是未來五年(2011年~201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綱要》指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其中,對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發展的內容和創新發展工程的內容詳見下表3-1。
表 3-1:《綱要》確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點發展內容和創新發展工程的內容
《綱要》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指出:加快建設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其措施包括:構建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經濟社會信息化和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其要求詳見下表3-2。在《綱要》第十五章“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中指出:加強信息服務,提升軟件開發應用水平,發展信息系統集成服務、互聯網增值服務、信息安全服務和數字內容服務,發展地理信息產業。
表 3-2:《綱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措施及要求
四、國務院《“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發 [2012] 28號)
2012年7月9日,國務院根據上述的文件部署和要求,又專門制定并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發 [2012] 28號),旨在為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
《發展規劃》關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指出:把握信息技術升級換代和產業融合發展機遇,加快建設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網絡,突破超高速光纖與無線通信、物聯網、云計算、數字虛擬、先進半導體和新型顯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信息技術創新、新興應用拓展和網絡建設的互動結合,創新產業組織模式,提高新型裝備保障水平,培育新興服務業態,增強國際競爭能力,帶動我國信息產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十二五”期間,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發展規劃》對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規劃的內容包括產業的發展規劃和實施的產業發展工程兩部分。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規劃
《發展規劃》明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規劃的內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應包括下述三類:
其一,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實施寬帶中國工程,加快構建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寬帶接入、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絡建設;加快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開發和自主標準的推廣應用,支持適應物聯網、云計算和下一代網絡架構的信息產品的研制和應用,帶動新型網絡設備、智能終端產業和新興信息服務及其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發展寬帶無線城市、家庭信息網絡,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向農村和偏遠地區延伸覆蓋,普及信息應用;強化網絡信息安全和應急通信能力建設。下表4-1-1給出了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的發展路線圖,包括時間節點(到2015年和到2020年)、發展目標、重大行動和重大政策等。
表 4-1-1: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的發展路線圖
其二,電子核心基礎產業:圍繞重點整機和戰略領域需求,大力提升高性能集成電路產品自主開發能力,突破先進和特色芯片制造工藝技術,先進封裝、測試技術以及關鍵設備、儀器、材料核心技術,加強新一代半導體材料和器件工藝技術研發,培育集成電路產業競爭新優勢。積極有序發展大尺寸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TFT-LCD)、等離子顯示(PDP)面板產業,完善產業鏈。加快推進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三維立體(3D)、激光顯示等新一代顯示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攻克發光二極管(LED)、OLED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和關鍵裝備、材料,提高LED、OLED照明的經濟性。掌握智能傳感器和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及系統的核心技術,提高新興領域專用設備儀器保障和支撐能力,發展片式化、微型化、綠色化的新型元器件。下表4-1-2是電子核心基礎產業的發展路線圖。
表4-1-2:電子核心基礎產業的發展路線圖
其三,高端軟件和新興信息服務產業:加強以網絡化操作系統、海量數據處理軟件等為代表的基礎軟件、云計算軟件、工業軟件、智能終端軟件、信息安全軟件等關鍵軟件的開發,推動大型信息資源庫建設,積極培育云計算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態,促進信息系統集成服務向產業鏈前后端延伸,推進網絡信息服務體系變革轉型和信息服務的普及,利用信息技術發展數字內容產業,提升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充分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繼續擴大軟件信息服務出口,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依托新一代信息產業技術提升我國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層次和水平。下表4-1-3是高端軟件和新興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路線圖。
表4-1-3:高端軟件和新興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路線圖
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實施的重大工程
《發展規劃》給出的涉及到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實施的重大工程包括:寬帶中國工程、物聯網和云計算工程、高性能集成電路工程、新型平板顯示工程等。具體要求請詳見下表4-2的描述,包括實施內容及實施目標。
表 4-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實施的重大工程描述
欲具體了解上述相關工程實施的具體政策措施的請進入:寬帶中國;物聯網;云計算
欲進一步了解我國“十四五”相關規劃中的信息技術發展要求的請進入。